第4章(1 / 2)
只说家里有个弟弟,父母从她念高中开始就没管过她,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也都是她自己挣的。她当初高中刚毕业,父母就逼着她嫁人,她偷偷的跑了出来……
至于女儿的那个亲爹更是她背着家里人嫁的,谁知道是个短命的。
顾大娘知道这件事情又是一阵唏嘘。
许岚倒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原主性格上还是有缺陷的,比如说自私倔强,要强又摇摆不定。
她厌恶她的原生家庭,可是又下不了决心跟那家人一刀两断。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被原生家庭影响心情,进而被室友算计。
这对许岚而言没什么困扰。她向来独自自强有主见,当断则断。所以原主的那个原生家庭对她一点影响都没有。
在她看来,她现在出门在外,那家人除了知道她的手机号码之外,也就只能用所谓的亲情来绑架她了。
她又不是原主,对原主的那家人可没什么亲情可言。等以后她有了能力,她会替原主赡养父母,尽她应尽的那份义务,“扶弟魔”就想太多了。她又不傻。
许岚在她自己那一世是独生子女,她的父母是普通的职员,退休后每天都在为女儿不肯结婚斗智斗勇。最后都“败”在女儿手上。
本来许岚还想领养一个孩子,以免二老晚年寂寞,谁知道一场车祸,夺去了二老的性命。是以许岚也算是无牵无挂。就是可惜了刚入住的新房……
如果许岚没记错的话,原主之所以能享受这半年的平静生活,是因为她把这些年攒下来的钱转了一半给她妈。
她的生活过得极其的节俭,所以除去学杂费生活费,加上工作几个月的积蓄,一共攒下了五万块钱。她给她妈转了两万多,剩下的两万多交了房租,生了孩子就所剩无几了。
如果不是宋家给了二十万,这会儿许岚身上加上零钱就只剩下不到一千了。这也是许岚违心收下宋家那二十万的主要原因。
人都要饿死了,还带个奶娃娃,气节什么都得靠边站。人总得先活下去才能想别的。
正想着,许岚就听到了手机铃声,一看备注,眉头就皱了一下。
“岚啊,你在哪儿呢?妈过来看看你。”
“你说你这孩子,一走就是四年,四年都不回家,你怎么那么狠的心呢?”
许岚翻了一个白眼,原主心里还期盼着那家人的一点亲情,许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却看得清清楚楚。
只听她沉默了一会儿,淡淡的说道:“说吧,是不是又没钱了?”
那边的语气顿时有些讪讪的,“你这孩子,说什么话呢?我是你亲妈,我就不能来看看你。”
“你们是不是又把我卖给了什么人,我告诉你,我已经嫁人了,孩子都生了,你们要是收了谁的聘礼就给我退回去。要不然你就自己嫁过去吧。”
“什么?”
许母顿时发出一声尖锐的叫声。
“你,你,你说什么啊许岚?”
“你别吓唬妈,男方那边什么条件,给多少聘礼?你说你怎么那么糊涂啊,孩子,孩子是怎么回事?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许母到底是一个精明的人,隐约也意识到了女儿现在“翅膀”硬了,她逼了那么多年都没把她逼回来,只是她实在是不愿意失去女儿这棵“摇钱树”。
原主的老家在t市县城的一个农村,叫做许家村,整个村子人均年收入不足两万。
“这不关你的事。”
“怎么不关我的事,我是你妈,你的婚事我没同意,你结哪门子的婚?”
许母说着说着也怒了,她的思想比较传统,当然觉得自己有这个资格过问女儿的婚事。哪家孩子结婚不是当家长的张罗?
偏她这个闺女儿不懂事,高中毕业的时候不肯嫁人,还偷偷的跑了,她早说把那丫头的录取通知书烧了,谁知道她藏得紧,她愣是没找到。
后来没办法,女儿不肯回来,她和丈夫也不知道她在哪儿,更不可能上a市去把她抓回来。主要是从t市到a市,就是坐最便宜的火车两个人来回也得好几千。
夫妇两人舍不得这个钱。只好把聘礼给退了,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第5章
本来夫妇两人琢磨着,许岚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小丫头独自外吃够了苦肯定知道家里好了。
农村姑娘高中毕业嫁人生孩子的多的是,一个姑娘家要念那么多书干什么?
许清水夫妇俩并没有觉得他们做错了,反而觉得女儿不懂事。
可是谁知道许岚一走就是四年,据说自己一边念书一边打工,念的还是重点大学。虽然还是不赞同女儿念书,可是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漂亮女大学生可值钱了。
就之前想娶许岚的那户人家的儿子后来娶了别人,没多久就离婚了,这次他们提出给三十万聘礼,比之前足足多了十万。
许清水夫妇顿时坐不住了。
这次他们亲自跑到a市去找女儿了,原主当然也没让他们如愿,夫妇两人灰溜溜的再次回家了。
不过这次,夫妇两人足足骚扰了原主好几个月,直到原主把自己的一半积蓄打到了许母的卡上才消停了。
因此许岚琢磨着这次许母打电话来肯定又是家里缺钱了,或是哪家又许诺了多少聘礼,所以许母迫不及待的联络她这个女儿。
“反正我已经领证了,孩子都生了,就算离了也是二婚,离过婚的女人可不值钱。”许岚光棍的说道。
“你!”许母果然被她气得说不出话来。
许岚并不觉得离过婚的女人就低人一等,可这个观念许母是赞同的。
她深吸了一口气,“好,妈不逼你,你既然背着我跟你爸偷偷结了婚,总得把新女婿带回家来让爸妈看看吧?你说你这样算怎么回事?以后乡亲们问我怎么跟他们说?这不是被人家笑话吗?”
“他死了。”
“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