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2 / 2)
湘水之北,他们便到了淮河。
如今长江一带还是地广人稀之地,淮河流域是如今的六国繁华之地,可惜这次的大灾也波及了这里。
淮水是楚国旧地,多种水稻,对水要求甚高,水稻产量本就不如麦粟,只是优在一年可收种两季。
不过,情况有些不对。
秦皇敏锐地发现,楚地的户口减少的厉害,与初时的统计相比,相差甚远。
郡守说是战乱与饥荒,导至流民四散,许多户不在。
但秦皇觉得不只是如此才对。
流民会跑,但这些年灾荒年年,庶民不可能突然断崖似的减少。
他于是他问了阿江看法。
“土地兼并而已。”严江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淡定道,“你钦定家财二十万钱以上就算富户,应迁咸阳后,这些人又不是傻的,当然会将财物尽可能的换成土地,而饥荒素来是土地最好的兼并之法。”
秦国收的田赋是按土地面积收的,然后人还有人头钱,每年还有大大小小的摇役,庶民基本不可能有余粮,而一但饥荒,庶民们抵抗不得,就得把土地换给豪强得来粮食,然后就成为失地农民。
秦国法律规定土地不能买卖,只能军功获得,但六国初收,仗量田地都是本地人来做,私下里做些心照不宣的交易,根本查不出来。
更多的庶民还会主动卖身为仆,在大家族的庇护下,隐瞒丁口,从而还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秦皇深思良久,又让阿江随他换号出门。
一人一鸟很快便心里有数。
于是秦皇大刀阔斧地问罪楚地郡守,对隐瞒人口土地的世族一番操作,流放的流放,挂墙的挂墙,很是杀了一些给猴看,然后不但盘清了土地,还收获了大批粮食。
然后秦皇很快又下达王命,把财富没到二十万,但土地超过千顷的豪强也加入征迁入咸阳的名额,并且重赏举报隐匿田产者。
至于这种举报会造成什么样的腥风血雨,铁头赢从不在乎。
他一路向东,到了彭城,左右博士提起当年大禹治水,铸九鼎镇九州天下,后来九鼎便成国家重器,楚王曾强借九鼎之一,周室衰微之下,怒而将鼎沉于泗水之中,九鼎自此不全,实在是遗憾矣。
于是秦皇又命人下去捞鼎。
严江对这飘得不行的大王简直无可奈何,只是硬让他必须给这些捞鼎人工钱,不能让人做白功。
秦皇自然不会在这小事上纠结,给这些入水人的报酬相当丰厚。
彭城捞了七八天鼎,当然是一无所获,毕竟都百年前的事情了,鼎就被泥沙掩埋了,怎么可能捞的到?
秦皇于是失望地继续一路向北。
他又去齐地的名胜打了个卡,在爬过的罘山又刻了个碑,写和正卿什么时来这玩的,还有自己的文治武功多好,天下人你们都要记得感激啊!另外这碑不是我本人要刻的,是人们感念我的恩德刻成这的。
严江这时已经佛了,爱刻就刻吧,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随他去吧。
玩过齐地的琅琊与罘山,秦皇路过临淄,看着戏曲表演在齐国蓬勃发展,于是继续北上,把燕地走了一圈,到了碣石,也就是后世的秦皇岛,然后又刻了一个碑。
严江已经连碑文都懒得看了,反正都是换汤不换药。
但他没想到的是,燕地居然又有两个茅氏的方士来见秦皇,自称是羡门之人,提起海中有仙山,求之得长生,为此,他们还拿了一本用乱七八糟的图画书,称这是《录图书》,记有后世谶纬,可预测未来。
他们说得玄乎奇神,在秦皇面前仔细地分析了燕地的山川地脉,把夏商周的兴亡都扯到国运流失上,国过劲流失的原因是不修德,德又分阴德与阳德,阴德是祖先庇佑,如何能不失祖先庇佑,就要看陛下愿不愿意付出代价了……
严江忍着笑,的听完他们讲解的录图书,他们分析到最后得出了“亡秦者胡”的结论。
秦皇则是平静地听完,然后让人把他们丢下海崖。
两个方式不明所以,吓得魂飞魄散,哀求饶恕。
秦皇很淡定地道:“两位既是仙人,便应能自救于鱼腹才是。”
这个要求太高了,两位神仙都说他们做不到。
秦皇于是冷酷无情地让人把他们推下去了,并且对两人没能施展仙法浮上来表示了失望。
严江笑他太记仇了。
秦皇则把这当夸奖收下了。
碣石已经是非常北方了,在东北还未开垦的时代,秦皇从渔阳向西,准备去北方边境看草原。
严江觉得阿政要是活在现代,肯定和自己一样是个旅游达人。
但这个想法太过分了,群臣不敢过于多劝大王,于是纷纷涌到正卿这边曲线救国,万不可以让陛下以重金之躯行险。
严江想到后世刘邦这匈奴围了七天七夜,还是靠着贿赂人家老婆吹枕头风才逃出来,于是也拒绝了和大王一起策马奔腾在草原的计划,说这太早了,等你灭了匈奴再去也不迟。
秦皇就很失望。
其实严江不去,还有一个原因,他得等驿站送来的包裹。
这次出来的太久,陛下老鼠干已经吃光了。
相里云那家伙,再不送过来,陛下会瞎的。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