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1 / 2)

加入书签

“什么?殿下宠幸张美人就很行,去宠幸郭良娣就不行了?这是什么毛病?是嫌弃郭良娣产后身子不如以前窈窕了?”

太子气急败坏的摇头,“怎么会!孤自己是个胖子,怎么会嫌弃为孤生下小儿子的郭良娣,何况郭良娣又不胖,她比以前丰满了,更加好看。”

太子妃指着郭良娣宫殿方向,“既然如此,殿下今晚去那边睡,郭良娣十月怀胎加上养恺儿四个月,已经十四个月不曾受到太子恩宠了,这如何使得?连我都看不过眼了,晚饭我要尚食局准备一些进补的食材,助太子一臂之力。”

无论宫廷嫔妃还是普通贵妇,母亲都不亲自喂奶,全交给奶婆喂养,孩子一出生,贵妇们就喝了断奶的汤药,好保养身子,一般下个月就正常来癸水,调理三个月,就可以再次受孕。

这个是出自优化生育率的考虑,让贵妇们更有效率的生孩子。因为产妇如果自己喂奶,给孩子哺乳,一般哺乳期的女人是很少来月经的,尤其是前半年,因而受孕的可能性极小,这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保护已经出生婴儿得到足够的营养和照顾。

金钱和地位能够打破原始的自然规律,通过请奶娘的方式,让有条件的家庭生更多的孩子。

所以古人追求儿孙满堂,多子多福,并非只是对生殖的原始崇拜,主要还是诏现了家族财富和地位。

郭良娣生完孩子四个月,身体和心理上都做好了再次受孕的准备,今日抱着朱瞻恺来正殿恭喜朱瞻基封皇长孙,何尝不是一种暗示呢?

郭良娣总不能对太子直说:我已经十四个月没有睡过你了,是我的身材不好,还是我的出身不好?经过四个月的调养,我的子宫已经重新装修完毕,可以迎接下一个胚胎入住了。为皇室开枝散叶,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再累你也要起来给我耕地撒种子!

太子一想,太子妃说的蛮有道理,是时候去郭良娣那里干活了,再不去,恐怕有人以为郭良娣失宠,或者我不尊敬郭家。这可不行,郭家是东宫一大助力哇。

太子只得生无可恋的躺倒,养精蓄锐,“好,孤听你的安排。”

太子妃大喜,“我这就派人告知郭良娣,要她好好准备准备。”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

郭良娣将门虎女,身体素质是杠杠的,当晚又狠狠要了太子三回,到了月底,郭良娣癸水未如期而至,又怀孕了。

太子妃自是为郭良娣高兴,太子终于完成任务,可以收工了,搬到正房去睡。

谁知刚吹灯,太子觉得终于可以睡个好觉时,太子妃对他动手动脚。

太子直觉双腿打颤,“求求你饶了我吧,你已经有三个儿子了,还不知足。”

“我想要个女儿。”太子妃很坚决,“女儿是娘的小棉袄,我现在三十出头了,再不怀孕,以后就更难怀上。再说现在东宫一屋子小子,殿下不想要个可爱的小郡主么?”

想。

太子没得办法,这事别人代替不了,只得自力更生。

太子妃宣布怀上第四胎时,永乐帝终于亲征回来了,凯旋而归,皇长孙朱瞻基也跟着一起回京,留下三皇子赵王朱高燧守住北平。

与此同时,北平天寿山的皇陵也已经修建完毕,仁孝皇后的梓宫可以下葬,入土为安了。

这一次,汉王似乎开了窍,他不再留恋京城的权柄,跪地苦求永乐帝,毛遂自荐,要担任护送母亲孝慈皇后梓宫北上天寿山安葬之职。

其实永乐帝本想要皇太孙亲自护送梓宫北上的,这是一笔无形的政治资本,在孝道上加分。

但是,永乐帝看着二儿子汉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伤心欲绝,丧母之痛和丧祖母之痛不一样的。

汉王比太子哭得声音更大,更伤心,嗓子都要嚎哑了,最后干脆晕倒在母亲梓宫前,情真意切。

永乐帝毕竟是个父亲,看着哭晕过去的儿子,他心软了,心想汉王定是改了过去的性子,慢慢回转,不再总是中伤东宫了。

永乐帝决定给二儿子一个机会,当爹要一碗水端平,既然封了东宫朱瞻基为皇太孙,那么护送仁孝皇后北上下葬的重任就要交给汉王。

汉王动身之前的前夜,永乐帝在柔仪殿用小楷抄写《般若波罗蜜心经》:

“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落款是“永乐十一年夫棣为亡妻仁孝皇后抄心经一卷”。

永乐帝一共抄了两份。

明天,汉王朱高煦就要把停在这里六年的仁孝皇后的梓宫送到北平天寿山安葬了。

永乐皇帝朱棣在殿里抄了两卷《心经》,然后他将怀里一把仁孝皇后用过的梳子拿出来,细密的梳齿留住了皇后几根头发,他一直带在身边。

永乐皇帝小心翼翼把一根根缠绕在梳齿上的头发绕出来,整理成一小束,然后剪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和亡妻的头发编织在一起,分为两束,分别卷进两张《心经》中。

之后,用金线将书札捆好,像是给里头交织的头发盖上第二层棉被,小心翼翼的呵护着。

书案上有两个双胞胎似的,金光灿灿,出自同一个模子,同一个工匠之手的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永乐皇帝打开底座,将两份金线缠束的书札分别塞进佛像的空心里,盖上底座。

仁孝皇后的梓宫下葬天寿山,从此以后,只有这两尊佛像里藏着的一缕头发陪着永乐皇帝度过余生了。

永乐帝守着亡妻的梓宫,枯坐一整晚,都不曾合眼。

早上,汉王迎仁孝皇后梓宫出宫,太子,皇太孙皆一路哭送到城外的龙江驿渡口,目送梓宫抬到船上。

奉天殿,一夜鬓发苍白的永乐帝把礼部尚书叫来,吩咐道:“朕百年之后,与仁孝皇后合葬天寿山皇陵,此陵就取名为长陵。”

长陵,长相思之意也。

长相思,摧心肝!

第235章 眼镜妹

随着仁孝皇后在柔仪殿的梓宫移到北平天寿山安葬,迁都北平之事再次由永乐帝提出来。

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疏通一大半了。

通过长达两年多的亲征鞑靼,以攻为守,北方边关的国防也加强了。

亲征的时候,北平就是永乐帝的大本营,已经有工部的官员测绘土地,画出了新都城和新皇宫的图纸,做好了初期的选址的工作。

我老婆葬在北平天寿山,将来我也会葬在那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