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风雨下西楼 第93节(2 / 2)

加入书签

朝烟来郑家一趟,既见了朝云,总也要拜见一下郑家的主母杨氏。

杨氏毕竟有诰命在身,虽诰命微末,但好歹要叫一声“夫人”。

朝烟坐在杨氏下座,随口寒暄几句,说起带朝云入宫的事。

杨氏问:“是宫中正盛宠的张娘子,要见二郎媳妇?”

朝烟摆架子道:“正是。不仅张娘子要见她,圣人也说多日不见三娘,正想念呢。”

“那..那,三娘什么时候要入宫?”

“三娘与我说了,入宫的事不着急。她近来倒是有件事心慌,如今她和郑二郎成婚几个月了,还不曾有过身孕。听说三清观求子灵验,三娘想去那里小住几天。待到年后,再入宫拜见不迟。”

杨氏一副不解姿态:“宫中娘子召见,去得迟了,也没事么?”

“旁人兴许有事,可我家三娘自幼在娘娘、娘子们跟前长大,娘娘和娘子们不会苛责的。”

有朝烟来说,又先提了进宫的事,杨氏便不会不给朝云出门的对牌。

等朝烟一走,杨氏便找来郑迢商量:“那李氏总算要出门。她要去三清观小住。”

郑迢邪笑:“好。等这回过去了,我便能拿捏住这小蹄子,免得她以后再在母亲面前嚣张。”

“伯远…”杨氏呼唤儿子的字,“李氏毕竟是…是圣人的表妹。咱们这样行事,是不是太冒险?”

“母亲,正因她是圣人表妹,这般做法才万无一失。为了她整个家的名声,她不敢声张出去,只会乖乖听我的话。母亲,难道你还想让她在郑家跋扈一辈子?”

“我儿说的对。”

杨氏看着郑迢,总算下了决心,“好,那便去做,只是要谨慎些,不要让别人晓得。”

作者有话要说:

庆历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年号,听着这两个字,总有种历史的沧桑感。康定二年,即庆历元年,为1041年。

第104章 后山

汴京城的雪,似柳絮凭风而起,飘落宫墙内外。

宫道一片皓白,洒扫的宫娥正挥着细苕帚,一下一下地清扫。

雪片从天而落,将她们才扫出来的路又盖上了一层冰雪。

有人撑伞走过,宫娥们俯身行礼。

“孙押班。”宫娥们低着头。

只有一位小宫娥,抬起眼睛看着路过的那位押班。

押班身量高大,面容清朗,一色衣着身,撑着把玄色的伞,好似个画中人。

小宫娥才刚入宫不久,并没有见过他,好奇问道:“姐姐,那人看上去如此年轻,已经是押班了么?”

年长些的宫娥告诉她:“内官们净过身,看上去都要比那年纪的男人年轻些的。不过孙押班的确年纪不大呢。”

小宫娥拿着苕帚,往着孙全彬宽厚的背,喃喃:“唔,其实也看不出来那是个内官。”

孙全彬自宁华殿阁外走过,向宫门而去。

官家进封了张娘子为修媛,特赐宁华殿阁予张娘子居住。而宁华殿阁虽宽阔,却十几年不曾住过人,官家命他协管宁华殿阁修缮之事,并统筹张娘子之进封礼。

一连大半个月来孙全彬都是住在宫里的,无论白日黑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事要操持。

若是寻常宫嫔的进封事,孙全彬已身为内侍押班,无须事事躬亲。只他明白,这位张娘子颇得上意,是官家真放在心尖上宠的人。把张娘子的事情办好了,办得体面了,便是讨得了官家的欢心。

事必躬亲的后果,便是忙得大半个月都没有睡过个好觉。宫门都没出过一次,今日总算能闲下来。官家放他一日回府休沐。

皓雪纷纷,落在孙全彬的伞上。

他与阂门的黄门对应过腰牌,走出了宫门。

宫门处,有两位宁华殿的宫人正撑着伞,不知是在等候着什么人。

见到了孙全彬,也福身行礼。

孙全彬颔首以对,撑伞向外走去。

他听见身后的宁华殿宫人在说着话——“今日是李娘子要来呢。”

“哪位李娘子?”

“便是李中丞家的女儿。她与我们修媛是旧交。”

孙全彬的脚步一滞,停在了当下。身后的宫娥因夹着雪的寒风吹拂而微微颤抖,他撑着伞的手却是僵直着。

御街上的车马并不多,只有一两个行人从御廊下走过,佝偻着背,躲着风雪。

一辆马车从御街上远远而来,停在了宣德楼前。

孙全彬侧过头,看见那两个宁华殿阁的宫人笑着迎了上去,口称道:“李娘子。”

马车的帘子被掀开,先下来的,是一个女使。

雪片落在了孙全彬的眼睫上,却不见他微微所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