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2 / 2)
于小彤打开桌子上的小抽屉, 从里面拿出几张纸签看了看, 目光又看向地上那浅浅的脚印,冷哼一声心里腹诽, “于青青这是在打这些药方的主意,我的东西可不是这么好拿的。”
这两年来打她这里主意的还不少,尤其是她的那个滋补, 调养身体机能的药方, 在京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因为他们看着很清楚,以前走两步喘两喘的人, 现在已经在慢慢康复了。
用过的人更感觉神奇,以前身上的不适或者暗伤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战争年代受过的伤也好了很多, 正在慢慢的恢复健康。
有的人仗着以前的交情去要,看着以前一起工作的同志, 这给还是不给真让这些人犯难了, 给吧,当初小姑娘说了药方里的药只对当事人有效, 不给吧,他们又不信。
最后几位老人把于小彤说的话给他们说了一遍, 把药方也让他们抄了一份,至于吃不吃就看他们了。
结果当然是没有任何效果, 这才让他们相信药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 药方当然也不会一样, 对一个人有用,再换成另一个人就没有效果了。
当然除了一个针对个人的药方,另一个百补丹可以适合任何人使用,不过,这个百补丹里面的几味药材不好找,不能大量的制作。
物以稀为贵,这么适合任何人的药太少,于小彤送去京都的那些,根本就分不过来,只能给身体很差的老同志用,那些身体还不错的,当然是轮不上了。
对健康的渴望,百补丸稀少,药方没有用,那提供药方的人肯定会根据他们自身的体质专门配置,那些人又把目标放在这个医术刚明的中医身上。
不过当知道这药方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时,那些说于小彤没资格进研究所的人,感觉自己的脸上被人狠狠的甩了个耳光。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但以他们的地位又拉不下脸,只能让人给带话,不过于小彤并不买他们的账,尤其还是派她那个没有见过的爷爷,她能去才怪。
从吃了闭门羹以后,也在同一时间批判于小彤作假的传闻也接连而来,如果不是廖老,于小彤觉得自己早就被拉出去了,这件事最后在京都也不了了之,没人在提起。
于小彤当然知道除了廖老还有别人在保她,不然只有廖老是对付不了那么多人的。
别以为她不知道放流言的是什么人,那些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人,明面上是一副慈爱的长辈模样,转过身就开始满世界遭你的谣言。
那架势不把你打入地狱决不罢休的狠劲,这哪里是什么亲人,说是仇人也不为过。
想到文志国那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于小彤脸上的冷意更深了一层,想到真正的幕后,她脸上的嘲讽更深了,瞟了眼手里的药方,随后又把他们放到了抽屉里,还在抽屉上加了个锁。
于小彤又在放药材的架子上看了一遍,没有发现药材没有有问题,把窗户给关上后,就走出药房。
在转身关门时,于小彤朝某个地方看了一眼,嘴角微勾,锁上药房的门朝卧室走去。
她这个药房里面主要的都是药材,和她平时制药的一些东西,做外伤药是选在另一个地方,哪里有几个民兵守着,除了指定的几个人谁都进不去。
于小彤刚换上衣服,就听到窗户“砰”的一声响,紧接着就看到一个白影从窗户里跳了进来。
于小彤抓住要跳上自己肩膀的灵幺,把它摔在桌子上,用精神力跟它沟通:“云雾山有什么事?”
她知道这个小东西出去一天不到天黑是不回来的,如果回来那肯定有事发生。
灵幺被于小彤扔在桌子上,顺势在桌子上打了个滚,朝于小彤叫了几声。
于小彤皱了皱眉出了卧室,走到院子中间朝云雾山的方向看了看,云雾山里的动物有动静。
不过这次和前几年那次不一样,这次是外围的动物,外围的地盘,于小彤的眸子暗了暗,那就是野狼了。
“小彤姐,我们走吧。”收拾好的于蓉蓉朝站在院子里的于小彤喊道。
于小彤回过神,朝于蓉蓉点了点头,两个人一起朝北坡走去,北坡和三年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就是这些知青吧。
三年的时间,有的知青返城当了工人,当然这个不是原籍,有的知青表现的优异,吃苦耐劳,经过村里推荐去了工农大学,还有的知青嫁给了村里的小伙子或者娶了村里的姑娘。
知青是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北坡的地从三年前于兵睿和于小彤领着开的那五百亩以后,这三年又开了五百亩。
人还是那么多人,不过和三年前的劳动成果,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真的是不能比。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土地,于蓉蓉深深地叹了口气。
于小彤看了一眼叹气的于蓉蓉,好笑的说道:“怎么了,年纪轻轻的就跟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样唉声叹气的。”
“你看看这些焉了吧唧的庄稼,怎么能让人高兴的起来,你看今年的收成又不怎么样了,到时候不单我叹气了,村里的大娘、婶子和奶奶们都要叹气了。”
于小彤了然的点了点头,这里种了三年庄稼,每年收的,除去上交的一部分,剩下还不够这些知青的口粮。
第一年以为种的晚了,第二年胡阳两个人不敢出什么幺蛾子,早早的和村里一样提前种的,不过收成还是一样。
有人这时想起于小彤说的,这里土地虽然肥沃,但种庄稼不怎么好,现在实践出了结果,确实和那十亩年年丰收的盐田比,种的庄稼确实不能比。
村里也建议改成种药材,种的药材除了上交的一部分,剩下制成的药给部队,所有的回馈的真的让这几个管理药田的几个人真的能吃饱饭还有剩余。
不过胡阳两个人就像吃了秤砣一样铁了心,找了个知青不会种地,所以收成才不行的借口,第三年让村里的老乡种,收成肯定能上去。
看着眼前矮小的玉米,于小彤走过到一株玉米前,剥开玉米皮,干瘪瘪的玉米粒稀疏的长在玉米棒上,这还是她捡最大的一个拜的呢。
于小彤小心翼翼的把玉米恢复原样,走到地埂上,叹了口气:“今年收成又不怎么好啊。”
“可不是,”于蓉蓉点了点头,“这些都是村里很有经验的人指导他们做的,还是不成,看来还是土地的问题。”
“不但如此,看来秋收后又要有事端了。”于小彤转过身朝小路上走去。
于蓉蓉追上于小彤,有点幸灾乐祸的说道:“到时候村里和知青们又要有磨擦了,看看到时候胡阳两个人怎么处理这些事吧。”
第二批来的知青可没有没有第一批来的待遇,已经没有了补助,加上正好是春天来的,加上没有吃过苦,工分真的是少的可怜,没有工分那时口粮都没有的。
没有口粮只能跟知青前辈借,因为收成不好,第一批知青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把粮食借给别人。大队里也不能让他们饿着,胡阳两个人打手一挥,村里的口粮接了出去,明年还。
现在三年了吧,于小彤就没有见换过,第二年秋天胡阳两个人就把北坡这边收的粮食和村里合并了,只要有工分,也不怕没粮食了,可惜他们的工分连养活自己都难。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