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重任(2 / 2)
不过官职的事急不来,凭他一个镇北将军的官衔来做这些事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妨再往后放放,但这律法的事却不能耽搁,毕竟他的治下百万百姓
,没个明确的律法怎么行?
这件事在他看来也不需要花费多少功夫,主要还是沿用汉律为主,在上面修修改改便是,就如同当年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后沿用秦律一般。而正好在这个
时候太原王氏凑了上来,那索性便让他们先干着,哪怕最后不合适,能够耗耗他们的精力也是好的。
他也不怕王氏不答应,作为如今的并州之主,张扬有足够的底气,既然你选择投效我,那我交给你的第一件大事你就给我撂挑子,这是想做什么?还想
不想在并州这一亩三分地呆了?
王俭此时却是十分激动,人的追求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对于他们王氏来说,不缺钱,不缺粮,所欠缺的唯有名声和官位,两相比
较的话,名声又比官位更迫切一些。毕竟王允乃是当朝司徒,虽说在这乱世当中没什么权利,但官位却足够高,王家的名声却远远赶不上汝南袁家和弘
农杨家,而眼前,就是一个扬名于世的宝贵机会。
而且,只要能把这件事办好,取得张扬的信任,这官职不也就来了?
眼珠子中转了两圈,王俭心思越来越远,心中有些感慨,不禁想到,若是汉灵帝在位的时候能把这件事交给王家...不过想想也就算了,若是汉灵帝还
在,这种事无论如何都轮不到王家。
稍微沉吟一会,王俭问道:“此事...是以镇北将军府的名义为之?”
这是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也十分重要,本不应由他来问,但此时的他实在顾不上那么多,只想先把这件事确定下来,不要让别人夺了去。
要知道,王家可是还没得到这位冠军侯的信任呢,如此一张大馅饼突然落到脸上,要是不赶紧抓住,那可是要遭雷劈的。
张扬也愣住了,不过稍微想了一下便明白了王俭的意思,无非又是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
修订律法这么大事,自然不是他一个镇北将军便能行使的,若是放到太平时节,别说他一个镇北将军,哪怕他成为大将军,但凡敢这么做的话,下场和
谋反也差不了多少。这个时节虽然没人能管得了他,但他们毕竟还没有称帝,甚至连个王爵也不是,做这种事总有点不伦不类,治下的百姓可能也会有
一些其他的想法。
略微沉吟一下,张扬道:“此事无妨,您老既然有心,那便先做着,反正这也不是一个短期内便能见效的东西,待修订好之后,再报于我知便是。”
张扬的意思也简单,这件事你先办着,对外不要声张,之后的事我自有办法,不需要你来操心。
王丛也不在意这些,只要能得到实惠,哪怕现在张扬称帝他都会举双手赞成,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世家就是这么一群人。
当然,张扬也不是在蒙他,办法自然是有的,而且也不是称王称帝这种蠢办法,否则的话,原本历史之中,袁术的下场可不怎么好呢。
张扬还有一张底牌,没什么人知道的底牌,那就是弘农王刘辩,只要把这张牌打出来,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就都没有了。但是,张扬并不打算这么
早就把这张牌打出来,各路诸侯在洛阳瓜分胜利果实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天下也还没有彻底乱起来,若是他在这个时候又推出一位皇帝,哪怕他是先帝
刘宏的儿子,那也是其余诸侯所不允许的,到时候,并州又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时节,还是闷声发大财为妙。
虽然并没有什么美酒佳肴,但这一天张扬无疑把王氏家主款待得很好,绝对算得上是宾主尽欢。
实际上,凭借张扬如今的身份地位,只要他有心,又有谁款待不好?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在并州这块地界,能够张扬亲自作陪的可没几个,而且,这
些年一直和吴用、刘伯温接触,他如今也算得上一个揣摩人心的行家里手。
到此为止,并州的主人和晋地大阀之间的相互试探算是完美结束。
没有什么退路的太原王氏表达了自己愿意投效的心意,而手下却确实缺少基层官员的张扬也表达出了他的善意。
王氏算是心满意足,和董卓比起来,这位的心思更加难以揣测,不过却也更大方一些,更有诚意一些,没拿河东太守之类的东西来糊弄他们。
当然,他们也明白,当时的董卓根本就没想着经营并州,凉州才是人家的根本,眼睛望着的也是洛阳,并州在人家眼里着实算不上有多重要。而这位嘛
,明摆着是把并州当成了自己的龙兴之地,打算好好治理一番。
相比于董卓那种可有可无的态度,王氏自然更倾向于张扬一些,两厢比较一下,其实还是一句话,来日方长而已,这年头,谁又能预料之后会发生什么
呢?不可一世的董卓,如今人头不也正挂着洛阳城头上吗?
王氏安则晋阳定,张扬今天算是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威力,有了太原王氏的帮助,张扬在这并州也算是正式站稳了脚跟。这和之前的依靠武力可不同,有
些时候,依靠武力就落了下乘,尤其是这官场上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