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从头细说 原来国士无双(2 / 2)

加入书签

“陛下圣明!臣妾说的正是元召。抛却他对臣妾儿女、兄弟们的情分,即便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也不能对他轻易治罪啊!请陛下明断。”

“是,朕也承认,你说的那些都是真的。自从他出现后,所带给朕和这个国家的种种好处,朕和所有人一样,都心中有数。如果细算起来,朕当前给他的这些功名是远远不够的。”

说到这里,他略一停顿,终究是不忍心地上冰凉,把卫子夫又拉了起来,拍了拍她的手,加重了语气。

“可是,那小子也太胆大妄为了!江都王是什么人?他也敢杀!朕的本意也没想让他抵命,否则就不会想尽办法在太后和朝臣们面前为他遮掩了!哼!最可恨的是,朕的这一片苦心,那混账东西竟然根本就不体谅。不仅在朕的面前理直气壮一点儿都不认错,而且还敢出言不逊加以顶撞。子夫,你说说,朕还要怎么忍他?换成另一个人试试,早就被抄家问斩灭门九族了!”

卫子夫暗中叹了口气,皇帝说的一点都没有夸张。从高祖皇帝到今天,因为触犯皇家而被诛杀灭族的大臣还少吗?无论你是怎样的位高权重,也不管你是怎样的受皇帝宠信,触犯了皇家威严这一条,绝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疏不间亲”这四个字,可不是随便说说这么简单的!

然而无论怎样,她必须要挽回元召所犯的错,不仅不让他受到责罚,即便是因为这件事在皇帝心中留下芥蒂,那也有可能会给将来某一天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皇帝的不满化解于无形。

“陛下,此事的起因,臣妾也略知一二。上次琚儿以太子身份领受您的意思,去明月楼给季家拜寿,却正好亲眼目睹过此事的发生……。”

卫子夫侃侃而谈,把当时的前因后果说得清清楚楚。皇帝倒是不了解这些细节,此时听她说来,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些内幕?怪不得元召会不惜从千里之外跑回来如此发飙,大开杀戒!

“西凤卫这些家伙,是干什么吃的!这些事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朕?哼!”

皇帝重重的哼了一声,脸色开始缓和下来。其实西凤卫的人在那个夜晚是探听到这些详细的,只不过随之就发生了北军大营去长乐塬和黑鹰军对峙的更严重事件,西凤卫大统领凤彦之马上就被皇帝派去处理这件事了,根本就没有来得及禀报这些细枝末节。所以他后来就一直不知道。

“子夫,朕想起来了,漱玉宫李夫人的兄弟曾在明月楼看中了一个女子,当时好像跟朕提起过这件事……原来,那女子就是梵雪楼的那个什么灵芝啊?如此说来,在这件事里面,朕也有一定的责任呢!”

听到他这样说,倒是有些难得。卫子夫在暗中撇了撇嘴,她虽然统领后宫对人大方宽容,但有些人对她敌意满满,恨不得取而代之,她心中自然跟明镜似得。

“陛下,这件事却不能怨到您的头上。只不过,臣妾只要您明白事出有因就行。就是因为这样,那李家兄弟不知道和江都王是怎么商议的,他们不依不饶纠集各方匪类,火烧了长乐侯府还不算完,又一路追杀至长乐塬上,最后甚至差点激起了北营汉军与黑鹰军将士对抗……陛下,元召府中的许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死去,就连苏家母女也受重伤差点儿失去了性命!陛下您也知道,那元召素来就是个重情重义的,发生了这样的事,他要不亲自报仇雪恨,又怎么能善罢甘休呢……?”

一番话说完,片刻的宁静过后,皇帝刘彻终于点了点头。果然,要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大好前程而对故旧亲人的冤仇都能抛却脑后的话,那他就不是元召了,自己从心底里恐怕也不会再重视他的吧!

卫子夫见他已经逐渐认同了自己说的话,心中大为宽慰。趁热打铁,必须要让他彻底解开心中的芥蒂,才不枉自己放下身段为元召分辩这一回。

“臣妾知道,陛下对他最为生气的原因,恐怕是恨他没有领会陛下的拳拳维护之意。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元召对陛下是不肯隐瞒欺骗半分、赤诚相对的啊!他有那么厉害的本事杀掉江都王而不留下任何踪迹,可是面对陛下的询问,却没有一点隐瞒就承认了,这就足以说明一切。更何况,这么一个能为了府中普通人的死去而不惜顶风冒雪千里报仇的人,古往今来可曾听说过?他今日既然能为他人如此,今后不管陛下和国家有任何艰难之事,那时用到他时,他难道会不舍却性命以报陛下知遇之恩的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