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之花好月圆 第16节(1 / 2)

加入书签

离别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知青们提着大包小包,先是坐着牛车到了城里,再去了火车站。

火车站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提着行李的人,邵英华和白月好不容易买了车票上了火车,都长出了一口气。

火车票四块五一张,两人就是九块钱,可把白月心疼的。

“笃呜——”绿皮火车的轰鸣声,火车开了。

这个年代的火车自然不能跟后世的比,噪音大,车厢也比较简陋,入耳全是“哐当哐当——”的火车接触轨道声。

白月和邵英华两人坐一个车厢的一排座位,坐在他们对面的也是一对夫妻,带着四个小孩,两男两女,最小的孩子看起来不到一岁,“呜哇呜哇”的哭着。

“饿了吧?”邵英华从提包里摸出一个鸡蛋,是早上白母起来煮的,三两下给她剥了壳。

白月接过鸡蛋,一分为二,“一人吃一半。”

邵英华拿过小一点的那半,塞进嘴里,囫囵吞下去,拿着茶缸子,去找乘务员要了点热水。

“同志,你这热水能分我们一点吗?”女人看了一眼茶缸子,面露热切。

“来,您接着。”邵英华给她倒了热水。

女人接过热水,拿出一个帕子,用热水给小孩擦了擦后背和脚心。

许是感到温暖,又或是哭累了,小孩咬着拳头睡过去了。

没了小孩吵闹,女人总算松了口气,“怎么称呼你们啊同志,谢谢你的热水了。”

“我姓邵,这是我爱人,姓白。”

“没事,不打紧,就一点热水,等会我再去找乘务员要就行。”

大家三两句就熟捻了,从聊天中得知,夫妻俩都是考进城里的工人,过年了两人带着孩子回家乡过节,今天才坐火车回京市。

这只是火车上的一个小插曲,等十二个小时过去,两人终于到了京市。

邵英华的家就在京市,他是从京市来江省白家村下乡的知青。

两人到了京市倒不是先陪邵英华去京大报道,而是先回他家,丑媳妇也要见公婆。

邵英华两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后娶,又生了一个儿子,现在京市的家里一共是三人,父亲邵雄,继母胡秀雅,弟弟邵俊华。

邵雄和胡秀雅都是纺织厂里的工人,邵家在纺织厂的家属大院。

第19章 纺织厂家属大院 ‘丑’媳妇见公婆……

“这,这是英华吧?”家属大院前的大榕树下围坐着几个妇人,其中一个浓眉大眼穿着蓝色上衣的妇女上下打量着邵英华,眼里透出不可置信。

“周婶,是我。”邵英华道。

纺织厂家属大院还是那个样子,斑驳的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

周婶上前拉过邵英华,“你不是下乡当知青去了嘛,咋回来的?”

邵英华一语带过,“我考上了大学。”

“考上了大学啊,好好好,英华你真的是出息了,你妈要是泉下有知,一定开心得很。”周婶欣慰地点点头。

“这边这位是?”另一个在榕树下坐着的绿衣妇女也凑了上来,她的关注点不在于邵英华,而在于白月。

“这是我的爱人,白月。”邵英华介绍道。

绿衣妇女一听,口不择言,“你爸说你找了个乡下妻子的事是真的啊!”

察觉到两人脸色变了,她赶紧捂住嘴,“呵呵,呵呵,当我没说。”

邵英华跟白月结婚的时候就已经去信给邵雄,邵雄接到信以后大发雷霆,闹得整个纺织厂家属大院的人都知道了。

周婶瞪了绿衣妇女一眼,催促邵英华,“你快回家去吧,都几年没见你爸了,他应该想你了。”半句话没提继母胡秀雅。

“嗯。”邵英华应了声。

带着白月,在榕树下一众八卦的目光中上了楼。

一共五层楼,楼道逼仄,一层楼住着七户人家,共用一间厕所,每家每户做饭的时候就在楼道里支个小锅,这样屋里即干净,空间又大点。

正是饭点,家家户户都在做饭,整个楼道烟熏火燎。

邵英华敲响了门。

“来啦。”屋里头应了一声,一个大约三四十岁的女人开了门。

女人的头发烫的卷卷的,一身白色的裙子和黑色的丁字形皮鞋,打扮入时。

不是别人,正是胡秀雅。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男的高高大大,但是衣服明显不合身,裤脚处用多余的布料加了一圈,堪堪遮住脚踝。

女的穿着一身军绿色的衣裳,衣服和款式看起来有些落伍,虽然打扮的干净清爽,但是浑身上下遮不住的土味,一看就是乡下来的。

再一看脸,哦豁,熟人。

“是你啊,你怎么回来了。”胡秀雅半边身子挡住门,挑了挑眉梢。

“我爸呢?”邵英华往屋里看去。

“妈,谁来了?”一个头发稍长,长相清秀但个子偏矮的小伙从屋里探出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