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2 / 2)

加入书签

“裕儿知道了,裕儿知道了朕留有遗令,知道了纵便是朕遭不测,他立时就能登极九五,可兵权虎符朕会交给母后节制,他把他曾祖母的生辰八字交给丹阳道长卜断,他究竟想要做什么?!”弘复帝抓起镇纸,这回竟直接摔在了御书房的地面上,发出一声让高得宜胆颤心惊的重响。

“察!宜公和陶啸深替朕严察,究竟是谁将此事泄露,究竟是谁利用此事唆使太孙欲行大逆不孝之恶!”

于是厂卫暗探齐动,不多久就有了线索。

“旧岁时太子妃意图在慈庆宫谋害顾宜人未遂,慈庆宫中的内臣宫人因不少牵涉其中受惩,是以人事调变甚大,最近因着东宫属官不少获罪贬革,太孙确然忧急,时常‘安抚’‘分忧’者据察唯有慈庆宫内侍太监冯柏济,太孙召见丹阳道长之后,也是立即再与冯柏济密谈。”

“冯柏济是谁的人?”弘复帝直接问道。

高得宜有几分迟疑,沉声禀道:“冯柏济一直听令于皇后娘娘。”

“皇后?!”弘复帝眼中直蹿火光:“盯紧了冯柏济这条线索给朕追察到底!”

高得宜应喏,还不及退出御书房,再被弘复帝唤住:“此事千万谨记不能声张,还有慈宁宫……这段时间务必留意送去慈宁宫的饮食,千万不能因为此事累及圣德太后安康。”

高得宜觉得自己的肩头有如挑了一座泰山般的沉重。

又说丹阳子回到居处,见他新近刚才择擢的小道童莫问摇着无形的尾巴垂涎三尺的迎面近前,立时便把脸往下一拉,不过这当然不足以吓退脸皮比边墙还厚的莫问,恍若丝毫不察自己谄媚的模样受到了丹阳子的嫌弃,照旧“抢过”老道的拂尘捧在手里踩着老道的脚后跟硬是随进了丹房。

“仙长的气色着实惶急啊,莫不是因去慈庆宫却受到了太孙殿下的苛难?仙长若有为难之事,不妨告知小子,小子和太师府的赵修撰还算有些交情,赵修撰可是对朝堂人事门儿清得很,必定能为仙长分忧解难。”

呸!老道哪里看得出惶急的气色?这小子还真会胡编乱造,当谁不知道他对顾家那丫头言听计从同声共气,哪里是想出卖劳力告贷还债?明明就是顾丫头安插来的耳目!

不过丹阳子却佯作中计。

“太孙哪里会为难我?是恭恭敬敬请了老道去卜问……”

于是乎当日莫问就趁着替丹阳子跑腿的时机,跑去寻了兰庭嘀嘀咕

咕。

春归今日趁着好容易盼来的晴天,挽着袖子在院子里劳碌一番,把花花草草都收拾修整,翻盆的翻盆施肥的施肥,有好些品种适宜这个季候插杄,总之是大干一场,兰庭回来的时候她刚才把手上的泥土清洗干净,拈了片梅花糕慰劳肚腹。

“迳勿今日倒回来得早。”春归又拈了片梅花糕“投喂”赵大爷:“离饭点且还有些时候呢。”

“等一阵儿我要去外院议事,不得空陪辉辉用餐了。”兰庭咽下那片松香绵软入口即化的梅花糕,自己动手除下官服换了身家常半旧的衣裳,这才坐下一边沏茶一边把莫问报回的消息说给春归听。

“是何人的生辰八字?”春归问。

“我按年份推断,应当是圣德太后,且已从周王那厢得到了证实。”

春归便蹙紧了眉:“太孙是欲加害太后娘娘?”

“太孙具备如此的丧心病狂。”

“但丹阳子竟然如此轻易便将这一件事告知莫问,会不会也有别的居心?”已知丹阳子和魏国公“有染”的春归趁机提醒。

“莫问也意识到丹阳子是借他的口把这话传到咱们耳里。”兰庭笑道:“辉辉安排的这耳目不错,十分机警。”

他端起茶碗呷了口暖汤,又拿起春归丢在炕床上的一本书册看了两眼,竟见这话本讲的是宋慈断案的故事,突然也有了兴趣一般,一边翻看一边说话:“丹阳子怕是也计划着冲太孙落井下石,他故意把这事泄露,应当断定咱们和他在废储一事上可以联手,那么他背后的指使大抵不出那几位了,我更偏向是魏国公。”

春归如释重负,她还没怎么引导呢,赵大爷竟然就有了这样的觉悟。

“皇上左右有这么个人,着实危险。”春归道。

“靠危害君帝夺权是下下策,如今的局势还不值得铤而走险,尤其魏国公自来警慎,应当不会担着弑君的风险行冒进之恶,且皇上多半已经获知太孙正在酝酿阴谋,太孙召见丹阳子的事瞒不住皇上的耳目,丹阳子未获追责,说明皇上对于丹阳子并未动疑。”那么此时上谏皇上提防甚至降罪丹阳子,十有八九不会奏效,并且对于接下来的局势有害无益。

“太后娘娘可会涉险?”春归不无担心,因为太孙可不是太子妃,谋害的对象也不是她这个小小外命妇,太孙意图弑害亲长不可能效仿太子妃那类使用于明面的强硬手段,所谓暗箭难防,就算周王必定会提醒王太后小心防范,但谁也不知太孙的具体计划。

“不会给予太孙计划得逞的机会,因为皇上还不想拿太孙一个罪证确凿。”

即便是到了如今,弘复帝显然还没有废储的决心,就像上回太孙意图行刺赵淅城与兰庭叔侄一样,弘复帝应当会在太孙行动之前便痛斥阻止,只要慈庆宫有任何风吹草动,弘复帝定然不会眼看着暗箭逼近慈宁宫。

“那么难道还要继续坐视不顾皇上对太孙的一再姑息?”春归问。

“不,这回风波绝无可能再悄无声息过去。”兰庭合上书册:“树欲静而风不止,皇上已经无能震慑欲望之徒,而太孙的罪责也断然再非‘轻信蛊惑’四字能够掩盖了。”

(本章完)

------------

第472章 跪席待罪

元宵节后,沈皇后的坤仁宫收到了不少官眷请求面见的书帖,她专择了一日集体允见,听着官眷们七嘴八舌的诉苦,沈皇后面色凝重。

这些官眷的丈夫无一不是高氏余党,大半皆为东宫属臣,他们从前当然并非唯沈皇后马首是瞻,也从来不是豫国公府的人势,但随着高琼获罪,曾经不可一世的宋国公府轰然倒塌,太子妃高氏又再入子虚庵,眼看着高家再也无望东山复起,沈皇后竟然主动把这些高家旧党视为了己方阵营,而这回旧党被彻底清算,罪轻的贬迁罪重的革职甚至流放,东宫的势力被大刀阔斧的削减,几近岌岌可危。

沈皇后这回没有再往慈宁宫,恳求王太后指点“明路”。

她已经不能信任王太后了。

故太子是她唯一的儿子,但不是王太后唯一的孙儿,相比她的谛儿,周王秦询与王太后更加亲近,周王已经大婚立府,而且有了晋国公府这么一门得力的岳家,更不说弘复帝竟然留下密旨,意图将兵符交给慈宁宫节制!

沈皇后突然意识到太孙最强劲的敌人或许并非齐王,也不是八皇子与十皇子两个乳臭小儿,是不知不觉就已经羽翼丰足的皇六子秦询!

“娘娘可得为我等臣子作主啊!”一个官眷语气激昂:“外子确然收受贿赂,但满朝文武有几个当真是两袖清风的?分明是赵兰庭借着改进粮长制的由头向皇上进了谗言,意图用这等满朝文武都心照不宣的所谓罪名斩断太孙殿下的臂膀,赵兰庭势必心怀逆意,娘娘可不能再姑息!”

沈皇后想到她这几日遣人一连往太师府递过数回口讯,但那顾氏竟然闭门不见!

难道说赵兰庭果然两面三刀、居心叵测?而顾氏一看势头不好,也见风使舵、忘恩负义?

可恨的是她那妹子偏偏远在汾阳,此时她竟然完全不能探知太师府内部的动静,纵管她可以强召顾氏入宫,但沈皇后倒有自知之明,她其实并没有任何把柄可以要胁顾氏,且就算有把柄,顾氏显然已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