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他也不想再与顾长荣夫妇两个废话,要知道这两位好歹还是睡了个安宁觉,他昨晚为了捉赃,深更半夜还在荒郊野外吹风呢,待把案子问清楚了,还得赶一程路回汾州,处理一些程序上的事务,正式立案安排堂审,有得一团忙碌。
便让人提了刘氏上来,问道:“这仆妇,不知顾公及老安人可识得?”
能不认得吗?!
顾老太太倒也不狡辩:“刘氏是老身的陪房,昨儿告了病,怎么,难道就这半日一夜的时间,她就犯了事不成?”
怎么一开口,就有撇清的架势?尹寄余有些废解顾老太太的思维,又道:“昨日下昼,在下接到贵宗族老顾公举告,疑刘氏之子犯下害命重案,只并无实据,故只是在上告知州后,领了仵作、役吏前往察探,不想于老安人名下田庄,子时,正见刘氏之子在宅居后院,掘出一具尸骨欲行毁移,刘氏亦在现场。”
莫说顾老太太听闻这话惊骇得两眼涨突,就连顾长荣,扶在太师椅上的指节亦猛地收紧。
“犯妇刘氏,现有人证顾济渝指认,你之长子张冲,害杀其子,后过继为顾举人嗣子之顾华曲性命,埋尸居处菜地,你可认罪?”尹寄余慢条斯理地询问,一点也没有震慑的作用。
刘氏显然已经稍稍冷静下来,喊冤不住:“那具尸骨,怎么会是曲大爷?也并不是吾儿害杀,是两年之前,有个陌生人路经田庄,上门求宿,却不想他得了暴病,死在了奴家宗妇的田庄,老奴和儿子不敢声张,怕连累主家而被责罚,这才掩埋。”
顾长荣和老太太都松了口气,心说刘氏还不算糊涂透顶。
但这狡辩,也实在漏洞百出。
“据仵作察验,那具尸骨虽说已然肌肤腐损,胸胁间却留有刀匕刮蹭的痕迹,足证生前是被匕首刺入体内,且脑部,又有钝器击碎头颅的痕迹,受此重伤,必定当场毙命,怎么可能远行?”
尹寄余令人堵塞住刘氏的嘴,又才叫带上她的儿子张冲。
一问之下,张冲却没合上刘氏那套供辞,这也是当然,他们母子两个昨日被逮拿,就分开两处关押,哪里有时间串供,张冲的说法更有意思,他说他根本就不知道尸骨为什么在那儿,是因作了噩梦,才半夜掘骨,自己也没想到真有尸骨。
尹寄余这才允许刘氏说话:“说说吧,你们母子两个一人一套说法,究竟是谁在狡辩。”
却看了春归一眼,示意道:顾大姑娘闹出来的风波,可别尽顾着看戏,要不然我可也不理会了!
------------
第21章 配合问案
春归不需领会尹寄余的眼神,只听他“苍白无力”的问话就知道这个门客打算躲懒,而她也确然到了时机出场,趁着刘氏母子发呆,插嘴道:“民女有话,望先生解惑。”
尹寄余颔首:“姑娘请说。”
“未知律法可有规定,杀人之罪,是否有轻重之分?”
“自是有的。”尹寄余仍是慢条斯理:“如故杀轻于谋杀,重于斗杀,又若谋杀,区分主从,主谋重处,从谋斟情或有减轻,比如……从谋者为奴仆,不得不听从于主家,依律可免死罪。”
张冲一听这话,心思就是一动,表现为眉梢轻挑,眼珠几滑。
春归看在眼里,却并不诱他,而是逼问刘氏:“嬷嬷称尸主生前,乃暴病而亡,可经察验,显然是嬷嬷狡辩,且昨日下昼,渝四叔及四婶,方才往田庄追问嗣兄下落,吵闹着要闯入掘找尸骨,嬷嬷母子,入夜即想移尸,现下一个说尸骨与嗣兄无关,一个更是连杀人都不承认,明明罪证确凿,却矢口不认,若上公堂,可难免重刑逼问了。”
刘氏在心慌意乱之余,其实并没留意春归竟也在场,此时见她,活像是大白天见了鬼,吓得直往后缩,尖声厉叫:“是你!就是你!是你用邪术妖法,把不知哪里来的尸骨移到了老太太的田庄,又施法让我们母子掘出尸骨!”
她往地上一扑,冲老太太连连叩首:“老太太,请老太爷老太太替奴婢母子作主,大姑娘确然会邪术妖法,她先是施法,害得老奴孙儿腹痛,又施邪术,意图陷害老奴母子。”
这话实在可笑,但顾老太太却相信了。
“原来如此,老太爷,咱们宗族不幸,门中竟出妖孽,才会惹发这样的祸端,如今可再容不得她,自来处治妖孽,都要以火焚杀,老太爷可再不能犹豫了,尹先生,想必知州老爷和沈夫人,也容不得这用邪术为祸的妖孽进门吧!”
尹寄余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老太太,脑子确定健全?
顾长兴已经忍不住冷笑道:“弟妇慎言,区区奴婢狗急跳墙血口喷人的说辞,怎能让人信服?大孙女若真会什么邪术妖法,一度还能被宗家逼得走投无路甚至于要卖身葬母?”
春归于是步往堂厦正中,向首座宗长夫妇位下膝跪:“宗祖母斥责孙女,孙女不敢顶撞,但犯妇刘氏一再污陷孙女,孙女却不得不自辩,还请宗祖父及列为族公允许孙女,将前因后果细细陈述。”
顾长荣看了一眼尹寄余,见他显然压根便没把刘氏的话听进耳中,也知道今日这起事端,不可能用这套怪力乱神的说辞敷衍过去,更不说还有顾长兴等等族老虎视眈眈,也只能允许春归继续指证。
心里窝了一肚子烟,呛得喉咙火辣辣的痛。
春归却不体谅顾长荣的焦躁,当真从头细说:“孙女初返宗家,亡母灵柩送归那日,刘氏便来灵堂,口中说是拜祭亡母,却对孙女恶言相向,孙女气愤不过,才借亡灵有知一说用作警慑,却不想话音刚落,刘氏儿媳便来寻人,说道幼子突发急病,自此之后,刘氏一见孙女,便似乎甚有畏惧之感,这才引起孙女的疑惑。”
“刘氏的小孙儿,病症虽急,却并不算重,药到病除康健无损,论来并不至于因而恐慌,且刘氏从前,虽多有不敬亡母及孙女的言行,却也仅限于此,何至为了孙女一句因为义愤的警言,便信以为当真会遭报应?孙女不由想起她发上所带白玉钗,原为亡母所有,后因还债,折卖予了宗家,可奇怪的是宗祖母却将白玉钗赏赐给了刘氏,纵管刘氏乃宗祖母陪房,但如此厚重的赏赐,也实在让人诧异,要知那时淑姐姐,可是宗祖母的嫡孙女,自来受宗祖母疼爱,看中宗祖母一把牙梳,价值还不敌亡母那支白玉钗,宗祖母却并不舍得赏赐。”
春归这话,便是直言顾老太太十分吝啬了,气得她胸膛急剧起伏,几乎忍不住要冲下来给春归一巴掌,但却被顾长荣一个警告的眼神,钉牢在了座椅里发闷火。
“且刘氏若真畏惧亡母魂灵,应当便会摘去那枚发钗,聊慰安心,但她虽对我有几分躲闪回避,却仍日日配带亡母的旧物,那时孙女便思疑,难道刘氏所惧亡魂另有其人?后来,在兴伯祖及伯祖母相助下,宗祖父答应再为先君先慈过继嗣子,渝四叔及四婶闻讯,数回前来宗家理论,有一回正遇孙女事禀宗祖母,听渝四婶情急之下,抱怨出嗣兄是被宗祖母害死的话。”
春归看向尹寄余:“若是尹先生遇此质疑,该有何反应?”
尹寄余:……
这姑娘,就看不得他偷会儿懒么!!!
只好配合道:“在下也知道顾大姑娘家中之事,若与老安人异境而处,自然知道对方身为人母,情急之下才口不择言,虽说着害死的话,也应理解为是指音讯全无,日后再回原籍,又没了嗣子的身份,纵然是有怨气,为自己分辩,也当说顾华曲乃咎由自取,谁也没逼着他不告而别。”
“正应如此,才是寻常的态度,可当时,刘氏神色大变不说,连宗祖母都有几分慌乱,竟斥渝四婶,有什么证据证明嗣兄是被谋害了性命,渝四婶当时应未生疑,反而自觉理亏,没了说辞,才被喝退。”
春归其实起疑甚早,但现下只能这么说:“从那时起,孙女心中疑惑更重,细细梳理,竟觉嗣兄的性情,万万不至于因为追/债上门,便不告而别,且在外飘泊数载,嗣兄没有其余生计,更不可能久不归家,宗祖母与刘氏,为何如此畏惧嗣兄已遭不测的质疑?种种蛛丝马迹,让孙女辗转反侧难以心安,这才又寻了时机,吓一吓刘氏,并委婉点明,她发上白玉钗,乃害杀嗣兄之罪证,竟还敢佩带?”
“没想到,刘氏果然便取下发钗!”
春归深深吸一口气:“孙女实在不敢置信,嗣兄已为宗家所害,可想到宗兄为了攀附荣国公府,犯下种种恶行,想到嗣兄虽然软弱,却也屡屡为了孙女婚事,与宗长、宗伯、宗兄争执,若嗣兄真因为此,惹来杀身之祸,孙女如何安心?思来想去,故才将这些猜疑,诉诸兴祖母,与兴祖母商量,设计谶言诡异,套诈刘氏母子露出破绽。”
这才把那五句谶言,三件“诡异”的事囫囵一说:“而今,实据确凿,依孙女推断,亡母当初拒绝妥协于宗家,宗兄已受郑三爷好处,心急办事不力,设下圈套引嗣兄借下倍贷,以此相逼嗣兄答应促成郑三爷企图,嗣兄却矢口拒绝,宗兄恼怒,又心急于企图,心生恶意,欲害嗣兄性命,反诬嗣兄避债出逃,以为如此一来,亡母与孙女就能任其操纵。”
春归话音刚落,为那一线生机所诱,张冲总算痛下决心——
他算是看出来了,顾氏这位庶支出身的大姑娘,这回可真是咸鱼翻身,仗着身后有了未来夫家撑腰,务必会把宗家弄得一败涂地,且形势简直一目了然,族老们无一还忌惮宗家的威势,都巴不得落井下石呢。
宗家失势,还哪里保得住他们一房奴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