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岐阜城已然在望(2 / 2)
正经的藤原北家闲院流,摄政左大臣忠平之后。高贵的清华家名门,代代出任从三位中纳言的殿上公卿。
山内太郎只要备好束脩,求教一下不就好了。
而且纲利伯父还能借着这波东风,一同回京。山内家已经承诺帮他重修秭小路邸,作为山内氏在洛阳的又一名联络公卿。
甚至帮助纲利伯父叙任从三位中纳言之后,还可以运作一下,帮他做一任武家传奏。这虽然不是秭小路氏该干的活儿,但是对山内家亲近的殿上公卿干,总比不亲近的去干要好。
突击训练只用了几天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坐姿、脚步、语速,甚至面见官家时的衣服仪制,衣摆、袖长、经纬,这些都有规矩在里面。
一切忙完,织田信长确认三月初五自岐阜城出发。那山内家自然要在此之前赶到岐阜城,与织田军会和。
本来的话,走东海街道是最方便的,但小平太刻意让山内军走中山道。直线距离上来说,中山道更近,但由于都是山间谷道,反而曲曲绕绕,不易大军通行。
这么选择,自然有其道理。东海道小平太走了无数回,熟悉的很。可是能直接兵发岐阜城的中山道居然从来没有走过,为了将来考虑,就算难走,也要试一试。
原本是三千八百人上洛军,由于很多武士携带了华丽的盔甲和武器,数千匹战马和驮马又要吃掉大量的豆麦,队伍很快就朝着臃肿方向发展。
各位武士和奉公人的家人以及子侄都被塞进队伍,你还不能赶走,因为武士大爷总不能亲自背着盔甲,还扛着几十上百斤的大豆和麦子行军吧。
你塞一个进来,我塞一个进来,到最后就成了五千多,接近六千人的队伍。
“中山道能走这么多人吗?”小平太看向细川采女。山内太郎是足利义昭的阵奉行,但实际指挥军队的肯定是小平太和细川采女。
“应该可以,自岩村远山氏投向织田弹正以后,中山道就开始整备和修缮。”
“人可以,那三千多匹马呢?”
“走慢些就是了!”细川采女摊摊手。
而后事实果然就和小平太的估计和细川采女的说法一样,道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就是沿着木曾川的河道。
两侧群山连绵,深谷之中大军逶迤,先手根本看不到后诘,区区五千多人的大军行动起来都困难非常。想要十几人并排走根本不可能,只能两三人挤着前进,还要留出使番通行的道路。
骑兵在这种地方简直就是累赘,别说上马奔驰了,你还没跑起来就给你摔河里去了。
难怪后来武田信玄上洛,只派秋山信友五千别动队走中山道,真的是难走。
捱了七八天,终于从山沟里绕出去,眼前豁然开朗,浓尾大平原到了。
岐阜城在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