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2)
总而言之,如今工部算是人人都热情高涨,对此事亦分外上心。约莫十日功夫之后,工部这边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了。
众人在唐璟的要求之下,摸索出了一种形状如匙的农具,末施横木用以手捉,在犁柄之中,左施处柄稍短,方便左脚踩踏用以翻耕土地。
东西弄出来了之后,工部的人便立马撺掇着唐璟给取了名字。
“叫踏犁吧。”
唐璟也懒得再取什么别的名字了,索性食人牙慧,捡了这么一个现成的。
只是旁人听来,这名字确实再适合不过了。
“踏犁好,形象又好记,以人力脚踏借以犁地,是个好名字!”
唐璟被夸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真的只是,投机取巧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的。
工部头一次将这些东西弄出来之后,还只是木质的,在工部里头折腾了一通,觉得这东西挺好用的,便又转而将东西抬去了京郊的地里,打算亲自试用一番。
这新奇的东西一出来,立马惹得旁边的农户都过来围观。
听说是工部做的,还是弄出榨油机子的唐大人领头的,众人立刻觉得这东西不一样了起来。
既然是唐大人弄出来的,那肯定是管用的。
好容易等来这个东西下了地,众人便又开始眼巴巴地等着。其实,耕地的东西他们家里头也不是没有,只是那些东西笨重的很,用着费力,合三四人之力方可抬起来,不似这东西一般小巧。
可看了一会儿之后,众人渐渐发现出了不同之处。
底下耕地的那些人,耕了一大圈也不会累,似乎还能再耕两圈。更可况,这些人还并不是种地的好手,不知道耕地的诀窍,他们不过是工部的工匠罢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东西确实是好用的。
等那些人在田里转了两圈之后,方才上了岸。
唐璟立马就追问道:“感觉如何?”
“倒是没有那么累,不过也还是有改进的地方。”
首先,这木头做的东西毕竟太钝了,若是换成铁的或者别的坚硬的东西,兴许就不一样了。还有些踏犁的长短也需要再斟酌斟酌,什么长度用的最不费力,这都需要反复的更改,反复的试验。
好的如今还有时间。
在郊外转了一圈之后,唐璟才带着人回了京城。
如今的京城,比之前些日子有了些新的变化。各处的外邦人,着实不少。
这都是因为天寿将至,不少藩属国都派了藩属国前来,等来了京城,都想要感受一下大燕的风土人情,是以,才这般满大街地蹿。
其实也不怪他们。为了赶上天寿节,这些人大多在几个月前便已经启辰,有的甚至在路上过完了大半个冬天,这才在最近赶到了京城来。
憋了这么久,若是再憋下去,保不齐会疯掉。
唐璟坐在马车里头,一直闲着车帘,津津有味地看着这那些人,听着他们说了一口不大流利的大燕话跟小贩讨价还价,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周侍郎兴致缺缺地坐在车厢最边儿上。
看到他们,唐璟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跟里头的几人分享:“我前儿听说,京城里头有位大人,还纳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外邦姑娘做妾。”
周侍郎陡然精神,顺嘴一问:“哪家的大人。”
唐璟回头:“自然是太常寺……”
目光相接,两人嘴角的笑都僵住了。
第76章 原地和好
马车里的气氛顿时诡异了不少。
旁边的人看着他们两个,都有些不知所措。毕竟一块相处了这么些天,他们又不是眼瞎,自然能看得出来这两人在闹矛盾。有热心的,还在私底下偷偷劝过他们两位,结果一点用都没有,嘴上答应好好的,可下回再见面的时候,这还是谁也不搭理谁。
这还是他们两个人冷战之后,头一回搭上话呢。
唐璟也迟疑了,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说下去。毕竟,他好像是在生气来着。
周侍郎心里也气,可他毕竟比唐璟长了这么多岁。认真想一想自己如今这般作态,着实有一些愚蠢。
“是太常寺的哪一位大人啊?”周侍郎问了一句,“我怎么一点都没听说过?”
唐璟咳嗽了一声:“太常寺少卿洪大人。我也是听自家小厮说的,据说那位小妾被藏在家里头,藏得还是不错,压根没有多少人见过。”
原来如此,周侍郎寻思着,怪不得他从来没听过这消息呢,原来是藏得这么好。
“那你家小厮又是怎么听说的?”周侍郎还真是挺感兴趣的,所以别别扭扭地又多问了一句。
唐璟比他还要别扭,顿了一会儿,方才道:“他是个包打听,什么歪门邪道的消息都知道。”
周侍郎心下一动,如果真是这样,下回看到了的话,他可要拉着这人好好说一说。
旁边的人见他们连说话都说得这样僵硬,也替他们觉得难受。可这毕竟是好事儿,说不定打今儿起,这两个人就能冰释前嫌了呢。
都是一块共事的,一个是他们尊敬的周侍郎,一个是他们佩服不已的唐大人,若是这两人彼此不对付,那他们在旁边看着心里也不顺畅。旁边立马有搭话的人:“毕竟是些稀奇的事儿,传出去自己面上也不光彩,怪不得这位洪大人不肯让旁人知道呢。”
有人又问了:“他纳了外邦的姑娘为妾,家里头的夫人就不嫉妒吗?”
“既然是纳妾,那正室夫人有什么好嫉妒的。外邦姑娘,就不是妾了?”周侍郎觉得他们实在是大惊小怪,他知道的事情也不少,虽说洪大人是个漏网之鱼,可是别处的消息,周侍郎确实精通得很:“别说这太常寺少卿了,京城里头打官显贵的人家,纳外邦人为妾的事儿多了去了,金发碧眼的确实不多,不过高丽那边的姑娘却十分常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