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事了拂衣去(2 / 2)

加入书签

陈初六在太原府留下的这巨大的产业,将来交给谁来管理,又如何才能管好,这三人过来,还得跟陈初六请教一番。

书房之中,陈初六与三人对坐,缓缓道:“太原府的这点产业,其实就是士农工商学五个部分。为士者讲的就是官,清廉自守,知变通,从官到吏,皆一心为民,才能保证农、工、商三者各安其道。”

“养吏如养儿,平日里怎么教导儿子,就怎么教训那些吏员,这话自然不要说出去了。若用官话说来,就是赏罚分明。下官在太原府,施行了绩效与年会两个制度,府里两位司马,十分熟悉,他们二人治理官吏,足以胜任。”

“再说农,太原府的创举便是惠农商行。本官离开之后,惠农商行可能是最难保住的。这断了那些放贷的财路,且盈利不大。都是地方上的大族,看在本官的面子上做的。但邢学林知道义仓之举,退而求其次,也能保七八成。”

“至于工,主要是永利监、石炭场与河工河务三处地方注意,石炭乃是基本,只要有石炭在,百姓就有钱,百姓有钱,就会有粮商运来粮食。只要太原府的粮仓不出现大亏空,粮价平稳,太原府百姓可保衣食无忧。”

“有了钱粮之后,永利监便可做许多器具赚钱,河工河务也不用担心了。侯大人乃是治河能臣,自然不用下官多言了。随后便是商了,太原府如今占尽了地利,贯通南北,坐拥塞内塞外商业之便,这里的商税,足以比得上江南苏杭富庶之地。”

“商税为重,不能一味加征,而是要减免一些,吸引商人过来。这样便能多出许多养活人的行当,百姓的日子,也能过得更随意了。这个若是遇到了困难,可以去找河东商会的马思远。”

“最后,便是学了。太原府已有了县学、府学,求真务实、求同存异、求道无止、知行合一,这是下官培养的学风。士子有了刊文之阳曲周刊,如有了喉舌,治学制度已是十分完善,循序渐进便可。”

陈初六一句一句,仔仔细细交代好,每个重要的地方,都留了一个人选。说到最后,邢自珍却是问道:“知应,说了这么多,到底谁能替你当这个太原府知府呢?”

“我心底有一个人,可惜他不在这里。暂时简德元能替下官,等下官回京之后,再向天子荐人吧。若是太原府这些制度,连离开下官一天都不行,那就证明这个行不通,也没必要在意了。”

“原来知应都思虑清楚了,我等这就放心了。”

陈初六又花了点时间,将三交口的军仓安排好,拿出一笔钱,馈赠给了太原府的老友。忽然一天,官员与百姓醒来之后,发现陈初六已经悄然离开了。没有告别,也没有十里相送,就这么平平淡淡,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而太阳照常升起,汾水照常流淌,月圆月缺,草枯草荣。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片大地,似乎什么也没有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从阳曲坐船随汾水而下,渡黄河而到河中府,再随黄河东去,忽然天降暴雨,陈初六只得在西京洛阳停下。刚踏上岸,便有人在岸上等候,凑近了一打听,原来是判河南府事派人来接他了。这个人还是个熟人,前宰相李迪!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