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朝堂风云2(1 / 2)
朝中,丁谓是权臣,风头一时无二,他是首揆,对其他宰相有近乎绝对的压制权。他底下有冯拯、李迪、曹利用三位排名靠后的宰相,还有若干枢密使、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冯拯等若干人,加在一起,也没有首揆厉害。
朝中的诏书,必须经过三道关。一是皇上“画可”,这是原始圣旨,皇上在上面写一个可字,要封存起来的,免得皇上否认。然后抄写一封副本,送到掌印太监那里加盖章,然后送到丁谓那里,丁谓写一个“诏可”,才能下发执行。
所以,丁谓是唯一一个,可以不通过别人之手,直接操纵圣旨的。他只要和皇上关系好,就能得到皇上“画可”,至于那掌印太监就自然不成问题了。
其次,皇上画不画可,丁谓那边完全可以伪造。如果皇上身体不好,丁谓一旦和掌印太监内外勾结,很快就能权倾天下,这就是首揆的大权。
当然,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如果下面的人,认定了宰相矫旨,也可以拒绝执行。最重要的,首揆没有兵权。
宋朝武将虽然不经打,但忠诚度还是很高的。没有皇上当面授符,宰相指挥不动。没有武将,地方驻军只有文官主帅。有领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所以,哪怕他自己写一万份圣旨,也调动不了军队。
大宋只有权臣害国,但从没听说有权臣篡位,这就是原因。
丁谓此时权势滔天,李迪便显得十分弱势了。这一日,李迪与丁谓再一次在朝堂上争执不休,差点又要动手了。太子无奈,陈初六建议他把两个大臣送到皇上那里。
皇上在承明殿召见丁谓,让李迪在外面等候。皇上问丁谓:“你和李迪争什么争?”
“唉,皇上,臣也是无奈啊。那个李迪,比较还是年纪不大,有些气盛,他追着我争。”丁谓摊摊手道。
皇上点点头:“这不是你的错,来人,赐座。”
太监抬过来了一个墩子,也就是一整块原木的那种座位。丁谓回过头,摇头道:“皇上说了,不罢我的相。”
于是,太监把墩子换了,抬过来一个杌子来。这就是一个板凳,比原始的墩子要高一级,是给宠臣用的。皇上见了,没反对。
也不知道皇上和丁谓谈了一些什么,丁谓被重新送到了中书省,视事依旧。在外面等待的李迪,心中已经是知道了答案。
皇上召来刘筠草拟诏书,罢相李迪,尊相丁谓。丁谓如旧,李迪出知珲州。刘筠是个文人,而且是腰杆子比较硬的文人,拒不奉诏。皇上无奈,只好让刘筠出去,把晏殊叫来,写下诏书。
李迪被贬,满朝哗然,不,是满朝噤声。满朝文武,谁还敢和丁谓作对?李迪被贬,若是丁谓一个人谋孽,还有转机,但此时,皇后也不喜欢李迪,因为立后的时候李迪的立场不对。
晏殊回到翰林院,刚好看见刘筠出来,远远多开,不敢见刘筠,乃是心中有愧啊。
皇上又病了,这次似乎比较严重。语言错乱,经常大怒。朝中不少大臣,被皇上无缘无故下诏贬黜了。别的人都以为这是皇上糊涂了,陈初六却知道,这也许只是皇上正在处理后事。
病稍微好了一点,到了十二月,下诏:“出军国大事仍亲决,其余皆委任太子,命太子监国。”
太子上表陈让,优诏不许。皇太子亲政,在自善谈接见宰臣、枢密使。太子虽然亲政了,但所有诏书,都还要重新送到皇上手里看一遍,而实际的决策者,则是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