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八十七章无题(1 / 2)

加入书签

光帆推动整个物体的加速度的确很快,但并不显得过于惊世骇俗,一方面是能源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飞船上有宇航员的因素。

尽管如此,但在漫长的航行阶段,分别十余次的加速度,这一路上给整个飞船分批次的持续加速度,在长时间的累计之后,也能给飞船带来相当快的加速度。

理论上,在材料强度和能量输出足够的理想状态下,不断持续的加速度可以让整艘飞船无限接近于光速。

无限接近光速只需要持续不断加速三四个月时间即可,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

但这些问题都不是让“火星快车号”设计为前置引擎的关键,最关键的因素是整个飞行器的体量,火星快车号、萤火号、及其附带要在火星地表建立的前哨战基地和一个地表晶体切割实验室。

再加上两艘登陆载具,其他杂七杂八的物资,整个飞行器的体量加起来的数值已经相当惊人了。

光是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的“萤火号”就达到了近1500吨的体量,加上其他的部分,整个飞行器几乎接近4000吨的体量,相当于半个天宫环轨星港。

如此庞大的体量实际状况只有使用前置引擎才能安全的带着这个大家伙在星际间穿梭。

试想一下如果是常规的推进系统,比如像火箭一样的引擎后置的飞行器,其船体结构和材料性质必须要足够结实才能够应付引擎的推力。

换句话说,整个飞行器的结构要建造得像摩天大厦一样具有坚固的中间部和底层部一样的结构,才能确保如此庞大体量的飞船在面对强大推力的时候不会崩溃散架。

这也是为什么火箭的体型轮廓都是像尖塔一样的结构,上端细小中下层庞大的原因,比如美国的“土星5号”和目前美国人的“诺亚号”都是这样设计的。

但是前置引擎就大不一样了,船体不需要设计的像超重型火箭或大厦般厚重结实,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像绳子一样耐拉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火星快车号及其萤火号的总长一度要突破1000米,且结构显得如此苗条的最大原因。

前置引擎的设计可以极大的降低船体结构的重量,让超大体量的飞船跨远距离星际航行成为了可能,前往小行星带采矿作业和运输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毫无疑问,这一点对于星际航行来说意义重大,否则美国人的“诺亚号”为什么那么“小”?

为什么是塔形陀螺状?而且迫于运载能力美国人的“火星计划”要分三次。

而一次单程路途要近半年的时间,一次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往返加上任务时间就几乎要花费掉一年的时间。

还要等待相对距离的黄金航程阶段,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下,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并不是说美国人没有那个财力。

单单是参与“火星任务”的几个巨头企业并不是没有钱,美国也并不是没有钱。

真正的原因是激光技术领域不如华夏,光帆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板领域同样被中国遥遥领先。

光是在青海地区那如汪洋大海般的太阳能电池板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