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5章 党争(1 / 2)

加入书签

“ ()”

什么叫“党争”呢?

《辞海》给出的字面意思是:为争取个人或共同的政治经济等利益而互相对异己人士或团体进行攻击的行为。

不过在这本华夏权威字典中,在这条释义下,还有一行注释:常见于议会政治。

谭振华认为,这条注释加得实在太贴切了,用来形容米国目前的形势实在妙不可言。

众所周知,米国虽然名义上有多个政党,但其实有能力长期把持国政的,只有民主和共和两党而已,而每4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就是这两党较量的总决赛。

自然,也是党争最激烈的时候。

那么,当党争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通常会发生些什么呢?

在华夏悠远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类似的情形,比如导致大唐王朝彻底走向衰败的“牛李党争”,再比如最终毁灭了大明朝的“浙、齐、楚、宣、昆”各党大乱斗以及“东林党”与“阉党”之争。在“党争”的过程中,各方人马可以说各出奇谋、斗智斗勇,情节烧脑、场面精彩,宛如《三十六计》的现场版教科书,读起来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然而,所有这些时代的精英们玩的“党争”,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致的,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有着什么样的初衷,参与者的智商和情商如何的高超,又或是哪一个党派获得了暂时的优势,“众正盈朝”也好,“奸佞满堂”也罢,“党争”最后都导致了国家的毁灭。

因为对权利和利益的角逐,会让人忘记了初心,无论何种形式的“党争”,最终都会演变为对对手不择手段的打击,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维护自身和本党派的利益,也为了打击对手而不惜一切代价,沉迷于“术”而最终与“道”背道而驰,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结果,从社会精英到普罗大众,所有人都主动或被迫地站队,并被各种原因裹挟着向极端的方向越滑越深,社会也因此而被撕裂,最终将导致国家失去了最基本的动员能力,甚至无法就客观事实做出最基本的科学判断,也就无法对外部侵袭做出有效的抵抗。

到了这种时候,再强大的科技,也将失去力量,因为控制着科技的始终是人,而不同的人会因为立场、感情、利益等各种因素在面对同一局面时,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就好像现实世界中2020年的米国,这个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超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及医疗能力,但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也让无数“公知”们一力鼓吹的“米国灯塔”彻底幻灭,沦为全世界的笑柄。

有果必有因,“党争”恐怕就是导致今天的米国社会陷入如此被动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之所以会如此,应该归咎于米国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已经激烈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从历史经验来看,但凡产生了激烈“党争”之后,国运将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败,因为引发“党争”背后的根本原因以及“党争”对社会和阶层的撕裂,将给这个国家制造出一道无法填平、无法抹去的巨大创伤,并且,这道创伤永远也无法愈合,只会越来越深。我们将有幸见证“山巅之国”从此开始慢慢坍塌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很长、很缓慢,但却无人能够阻止它的发生。

而在1999年的夏天,一件小小的风流韵事,也终于将米国大选之前的“党争”引向了高潮!

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

这一条,已经被全世界的历史无数次证明过,然而,真正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其引以为戒的,只有极少数,绝大部分人只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而已。

因为堡垒内部的裂痕,在开始的时候,通常都细微到难以察觉,或者,有人察觉了,也会认为这样细微的裂痕无法引发更大更严重的危机,又或者,认为危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发生,也有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也可能是在很久以后,不需要自己来承受代价,因此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关心。

但眼前的利益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关切身,无法放弃。

谭振华看到了米国社会中那道细微的裂痕,他是绝不介意将其再撕开一些的,更何况,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目标需要达成。

导师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战争,则是政治的延续。”

而谭振华认为,这句话如果从“没钱就打不了仗”这个角度来理解,也没什么问题。

那么,被连番意外狠狠抽干了一把钱袋子的欧盟和米国,还有继续打下去的意志么?

再说了,在米国大选全民投票日日益临近的时候突然爆出的“拉链门”丑闻、破碎掉的互联网泡沫、暴跌的米国股市、欧洲上空肆虐的债务和和汇率双重危机才是当前全世界最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欧盟领导人还是米国的总统先生,此刻恐怕都在为内部的问题头痛不已,他们还有心情关注发生在巴尔干半岛上的那场战争么?

这个时候,选择沾点便宜后抽身,才是最聪明的做法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