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红鹰来访(1 / 2)
“ ()”
与颜永年教授的交流非常顺利,这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和谭振华老爸谭铭的年纪相仿,也具备这一年龄段学者的普遍特质——敬业、专注、醉心于自己的学术领域而对其他的事不太关心,戴着厚厚的眼睛,以及,秃顶。
所以当谭振华表示他可以投入资金来帮助颜教授完成他升级112厂那台大压机的时候,这位华清大学机械系的副主任表现得非常激动——谭振华看得出来,这一定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
因为为了找到合适的升级方案,颜教授和他的团队已经花了整整5年时间调研、整理了所有的数据并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论文加以论证各种可行性;也因为他多次报告、呼吁执行的这项计划却由于所需的预算高达5千万而被一再搁置。
谭振华的出现无疑帮他重新燃起了实现这一切可能的希望,也让他发现,原来,除了依靠国家拨款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颜永年不知道的是,在另一条时间线上,他领悟到这另一条路需要等到2007年他正式退休以后。
那一年,他创立了苏州昆仑先进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并在小试身手,以一台3万吨压机充分验证了他提出的“智能缠绕——坎合技术”技术之后,于2017年开始了挑战王冠之旅——制造一台全球最大的10万吨模锻液压机!
当然,这一切谭振华都无从知晓,他现在关心的,是目前这个项目的实际进展。
接下来就看冶金部那边的决定了,谭振华提出的条件是:这台压机在今后的20年里,生产的每一个锻件,他都必须收取5%的费用,用以偿还他这次的投资和收益。
按照他的小算盘,别的不提,就他“BAC”客机和“飞豹”的加工订单所需,就能有不少的进项呢,对了,还有宋老师那里的一大堆“歼七”各种改肯定也是跑不掉滴,这就好比自己一次性投资,在这台大压机前面装了一个收费站……真是一笔好生意哦!
当然冶金部和112厂也不亏,这5%的代价并不算高,就算有长达20年的付款期,却一次性得到了5000万的升级资金,还不用向银行贷款那样需要还本付息,只是要分润一部分利润出去——这一点,完全可以转嫁到客户身上么!
其实真算起来客户也不亏啊,每个锻件的成本上升了一点点,但得到的产品质量却可以上升一个台阶,而锻件上多花的那点钱,分摊到整机上,也许还不到1%,相比起获得的好处,显然还是值得的。
当然这些只是谭二公子一厢情愿的想法,领导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可不一定跟他一样,所以,这件事到底会有什么结局,还需要看沈宏与冶金部那边沟通的结果。
三机部那里依然没有准确的消息传来,冶金部那边面对这样的一份合作协议也显然需要时间内部讨论,谭振华忽然发现,自己呆在京城竟然一时有些无事可做了。
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在京城的各大名胜古迹好好逛逛?现在逛可比以后到处看人头爽快多了……不过,正当他这样想着的时候,有人对他施展了大召唤术,让他妄想渡假的企图最终打了水漂。
是宋文华。
所以,在八月中旬的某天,他离开了京城飞到了蓉城,并在那里见到了一位“老朋友。”
史蒂夫上校一身便装,但笔挺的站姿还是出卖了他是一位军人的事实。
“你好,埃里克先生,我们又见面了。”他说道,同时伸手与谭振华紧紧一握:“我带来了经验丰富的试飞员,希望他们的结论和你向我介绍过的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