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星星之火(2 / 2)

加入书签

办法有两个,一个当然是现造新船,一个呢,就是将原先当做别的用途的船拿来改造。

但不管是哪一种办法,都离不开船厂参与。

诺大的闻州市,船厂也不止一家,分别叫做一厂和二厂,不过规模都不算大。

虽然闻州市的这两家也叫做船厂,可与魔都的沪东船厂、江南船厂或者渤海大联那样老字号的国营大厂比起来,连人家的半个车间都比不了。

这两家原本都只是百来人的小型市属工业企业,承担的主要功能也就是为市里几家单位的各种小船做做日常维护,偶尔能接到个造条渔船的任务那都是要放鞭炮庆祝的大项目了。

可这次倒好,两位厂长被叫到市里开会,给压下来的任务是:半年之内,分别造出20条长度超过30米,排水量达到百吨级的渔船,配备260马力以上的柴油机,同时改造20条老船为渔船,并且言明:干得出来重奖、干不出来下课,绝无二话!

两位厂长大人被这胡萝卜加大棒当场就砸晕了过去,拍着胸脯跟领导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可等到回到厂里一算才发现,从人员到物资储备就没一个够的。

这可这么办?

两位厂长大人也是久经风雨的能耐人,就连使出的招式都一模一样:立刻召开了全厂会议,一口气成立了好几个什么“五四青年突击队”、“三八红旗突击队”、“物资采购突击队”等等组织,四面出击,从物资采购到生产组织,忙成了一锅粥。

为了完成这自从建厂以来最大规模的订单,两个厂都拼了,采购物资的钱不够怎么办?找银行借,押上厂里的全部身家;人不够怎么办?把所有已经退休的老工人,只要还能动弹的都找回来;物资不够怎么办?厂长亲自带人天天去堵计划管理委员会的大门……

造一条船,哪怕只是条百吨级的近海捕捞渔船,那也牵涉到了大量的社会分工,绝不是一家小小的百人企业能包打天下的,从柴油机到钢材,从通讯器材到捕捞设备,从生活设施到冷冻储存,等等等等,数十家配套的企业也因为这个巨大的订单而忙碌沸腾起来。

就这样,在天量外贸订单的牵引下,整个闻州市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被动员起来,从产品端不断向供应链上游传导、扩散……

甚至就连公安局的傅大局长都忙的脚不沾地。

他忙什么?

当然是忙着维持秩序了。

各家单位都被订单压得喘不过气来,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成了抢手货,从人员到原材料,无一不是如此。

比如:被各家单位原先视为包袱的退休工人群体突然变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馍馍,原先的单位猛打亲情牌,希望老工人们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回去指导工作;可别的竞争单位更是开出了天价的工资充当诱饵。

就比如刚才说的闻州两家船厂,为了争夺某位已退休的高级技工,据说差点在人家家里上演全武行!

至于计划管理委员会的门前,那更是天天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据说生生将其门槛都踩下去半截,把闻州市计委主任吓得都不敢在办公室办公……

这样下去可不行,市里只好让傅局长抽调警力天天到计委门前站岗维持秩序。

可需要他维持秩序的又何止计委门前这一处?还有市煤炭厂、市电厂、市化肥厂、市钢铁厂……几乎所有涉及到基本能源及生产物资供应的企业门口,都是这副德行。

傅大局长每天一睁眼就被各种申请支援的电话搞得头昏脑涨,有限的一点警力全撒出去了,就连办公室里的文职人员都全部出动,哪里还有闲心管那什么“八大王”的案子?所以每次李厅长打电话来问情况,他也只好含糊其辞,一拖再拖。

这些,其实都在谭振华的预料之中,事实上,他制定“连环九计”之“顺手牵羊”,就是为了达到今天这样的效果,而现在,他已经达到了目的。

闻州市,正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姿态,奔驰在改开的道路之上,没有任何的犹豫。而谭振华相信,闻州迸发的这点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九州大地。

挂断了与郑项青的冗长通话,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安排一下那件事情,谢力已经在抹谷站稳了脚跟,所以,那件事也要着手进行了。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在听到听筒中传来询问的声音后,沉声说道:“嫂子,我是振华,下一步的行动,可以开始准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