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最大的特长(2 / 2)

加入书签

郭蓉玮最后用带着苦笑的调侃结束了自己的讲述。

谭振华听完了郭蓉玮的讲述也是一阵沉默。

华夏的家底本来就薄,刚建国的时候真是要啥没啥,后来凭借牺牲了几十万人打赢了高丽战争,争取到苏俄的156项援助,勉强打下了重工业的底子。但是,苏俄给的东西在当时就不能算先进,又经过了将近三十年的基本原地踏步,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明显超过了自身的能力。

别说“运十”这样的大家伙,1962年从苏俄引进“米格-21”,国内称为“J-7”那样的小玩意并且还附带了全套图纸的,直到今天不也还没完全整明白?

虽说也生产了不少架,部队也装备了,但由于材料生产,制造装配工艺不过关,“J-7”的质量一直不稳定,故障率高,许多相同的零件在各架飞机之间甚至不能通用。

这些毛病使得“J-7”的飞行成本和维护成本高,后勤保障难度很大,而这些一旦到了战时都会成为致命的缺陷,想必,自己的另一位老师宋文华现在还在为这飞机头痛吧?

至于后来引进并仿造的“安-24”也就是“运7”,那更是磕磕绊绊,1970年就第一次试飞了,可是直到了今天,1982年了,还在试飞,可见问题之多。

可这些问题,即便谭振华是重生者也改变不了啊,更何况郭蓉玮也并不知道他的真实状况。

他困惑地望向郭蓉玮,“老师,您跟我讲这些,我是明白的,要想造出“运十”这样的大飞机,我们的基础工业水平需要一次大大的升级才行,至少,也要达到西方世界70年代的水准。可我在其中能做些什么?我还只是一个高三的学生而已,就算有点小聪明,这样的大事,怎么看也不是我这小身板能掺合的吧?”

郭蓉玮微微一笑:“振华,你也别太谦虚了,太谦虚就是骄傲了,你这高三的学生,本事可比很多江湖上的老油条强多了,远的不说,就说你拖王集山下海帮你搞电池的本事,还有你上次下套让米国佬买你的无人机,我看这世上能及得上你的人就不多,至少,我身边是一个也没有。所以,我让你来参与这件事情,并不是让你来设计飞机,你也没那个本事,说不好听点,就连我也不行,但是,你可以发挥你的特长呀。”

谭振华摸着后脑勺傻笑:“老师,您越说我越糊涂了,我有什么特长?您看我哪儿长的特长?”

郭蓉玮板起脸喝到:“装什么装,谁不知道,你谭振华最大的特长就是能忽悠!”

郭蓉玮的这一声断喝,谭振顿时明白过味来了,他细细一想,还真是,自己从重生回来干的这些事情,几乎全凭了自己这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从最早的郑项青、潘水生,到后来的潘水生媳妇刘梅、谢广丰,谢广丰的儿子谢力,还有郭宜城和李伟、詹诺竹、宋文华、面前的郭蓉玮,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王集山……等等等等,都被忽悠得上了自己的贼船,成为了自己的助力,换了别人,还真不一定办得下来。

想到这里,他不免心中暗自得意,脸上却露出了腼腆的笑容说到:“老师您总结的不错,我这特长的确还是发挥了点作用的。”

郭蓉玮没好气地说道:“刚才我忘记了,你还有一个特长。”

“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