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山寨之国(1 / 2)

加入书签

“ ()”

和郑项青又笑闹了几句后,谭振华正色道:“项青你也是聪明人,既然已经明白了其中关窍,接下来该怎么做,不需要我再提醒你了吧?”

郑项青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犹豫地开口到:“这么说来,接下我们所有的产品开发和生产,都需要紧紧扣住出口这条线?”

“不错,在目前的环境下,抓住能出口换汇的项目和产品,才是你的生命线,而且,只要我们国家外汇紧缺的局面一天得不到根本的改变,你就会一直得到保护和支持。当然,这也只是在当前环境下的权宜之计,就像我说的,再有两到三年时间。我们国家对所有制的管控就会放开,而再有十年,国内的整个思想意识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先积攒力量,当那个时机到来的时候,就是我们发力国内市场的时机。”

“好吧,振华,我听你的,就是可惜了那电视机的图纸了。”

“哎呀,你不说我倒忘了,我还欠你一份图纸。”说罢,谭振华连忙跑去翻抽屉,将一套蓝图找出来递给郑项青。”一边笑到,“还多亏了这份图纸让我们认识了,对了项青,这图纸你打算怎么处理?”

郑项青接过图纸,心中感慨万千。

是啊,当初就是为了得到这份东西,他才毅然北上,通过潘水生找到了谭振华,却不曾想,这图纸到今天才见着,自己却已经和这两家干出了那么一件大事,这才真是“种豆得瓜”了。

感慨了一会儿,郑项青犹豫着开口说到:“振华,我也不瞒你,当初想拿到你这份图纸,我本来是存了心思的。”

谭振华感兴趣的说到:“说说看。”

郑项青想了想,还是决定坦白。

他说到:“我有个表叔,他在闻州市塑料一厂工作,咱们的风扇叶片模具还是他给我出的图纸,他们厂最大的业务,就是给杭城的“西湖”电视做外壳和其他注塑件的配套,另外还有一项业务,就是给咱们柳市另一家企业,叫做柳市无线电厂生产的收音机做外壳的配套。

这柳市无线电厂也是个国营的老厂子了,我表叔有一次跟我聊天的时候提到过,说现在无线电厂亏损得厉害,欠了厂里一笔货款一直还不上,就连职工的工资也要靠市里的银行贷款才能勉强发出来,医药费报销都一欠就是小半年,好些退休的老工人几个月都拿不到退休金,都要活不下去了,只好再出来找活干。

当时我就琢磨了,要说现在最好卖的家电就是洗衣机、电冰箱和电视机这三大件,我要是有了这份图纸,外壳的配套那是现成的,再找几个退休的老工人把这电视机给折腾出来,还不能赚大钱?而且这种事情,大家都乐意啊!

正好潘叔给我打电话,问这个电视机壳的事情,因为去年潘叔和刘姨回家探亲的时候,和我表叔见过一面,闲聊的时候知道我表叔在做什么,但是他没有我表叔的联系方式,这才拐弯到我这里来打听的,我听说了你这儿有现成的电视机图纸,才动了心思,下决心到了宁都来见你,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谭振华听了半天才终于搞明白了,为什么自己通过潘水生放出了个小小的鱼饵,本来是想着有枣没枣先搂两杆子再说,就算不成,他也还有后备的计划,只要潘水生能搞定注塑模具,所磁性材料厂搞定铁氧体永磁材料根本不是难事,剩下的那些小件就更简单了。实在不行,就放到所劳务公司,这迷你风扇也不是做不出来,只不过那样切分利益的时候会麻烦许多。

不过么,阴差阳错的却钓上了郑项青这条大鱼,倒是让自己省了许多手脚,这实在是自己的运气,也是他郑项青的运气。

其实,郑项青的想法也没错。不考虑政治风向问题的话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靠谱的好想法。

要知道历史上的1981年,华夏全国的电视机产量是539.4万部,这个数字对比上一年度产量已经提高了1.2倍,看上去挺大,可是其中出口创汇了绝大一部分,单位又购买了一部分,最后落到私人家庭购买头上能购买的,那就可怜了。

当时私人家庭想买电视不但需要钱,还需要工业卷,而且还至少得排上两个月的队交了钱等货。而当年全国的电视普及率是多少呢?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3台和0.1台!

远的不说,就拿谭振华家在的这栋楼来说吧,整栋楼18户人家,就老谭家这一台电视,还是谭铭自己组装的。要知道,虽然所里家家户户看上去也都很穷,可放到社会上,至少在整个宁都市,4014所的员工收入是绝对拔尖的,那可是人人羡慕的高稳定性高收入单位。而宁都市的收入水准,在全国也属于拔尖,仅比京城和魔都略低一点点而已。

想到这里,潭镇华接着问到:“你刚才说本来的想法,那看来现在的想法不一样了吗?”

郑项青叹了口气,说到:“是啊,现在有了迷你风扇,我还去折腾什么电视机?再说,你刚才不也是这个意思,咱们的方向还是要以出口为重。”

谭振华笑着说道:“项青,你这话说的,也对也不对。”

郑项青又晕菜了,这话说的,有学问啊?难道自己对谭振华的话理解得还不够透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