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第214节(2 / 2)
“那当然了,我在京大实验室的时候,每张草稿都要经过特殊处理。”
“其他几个组长就是因为没有这种保密意识,才被叫去谈话的。”夏长川点点他,“被你这么一带,估计以后所有课题组都得绞尽脑汁地思考防盗方式了。”
“这不是应该的嘛。”
了解了事情的大概,戴誉便放松了下来。看来这事与他关系不大,不然保卫处的人早就再次上门了。
既然与他不相干,他便也没有过多打听其中细节,吃过午饭就回办公室继续工作了。
下午的时候,戴誉突然被研究所办公室的人通知,马上去综合楼的会议室参加关于103号项目的内部评审论证会。
他已经等候这场论证会多时了,论证会不举办,他们就总是提着一颗心,做别的项目时也时常惦记它。
带上纸笔,以及为了应付论证会上的提问而准备的资料,戴誉雄赳赳气昂昂地去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坐着七八个人,打头一人率先让他阐述了一下设计思路,而后又提了两个数学建模方面的问题。戴誉按照要求一一回答了,算是平安度过了论证会。
不过,人家这么痛快地让他过审,显然是有别的目的的。
“戴誉同志,能不能讲讲你那份草稿的防盗方式?”论证会刚结束,便有人出言发问。
戴誉笑了一下,无情拒绝:“当然不能啦!把我的防盗方式公布出来,那我以后还怎么防盗啊?”
那人继续说:“我们只是想参考一下你的思路。”
戴誉的视线在几人身上睃巡一圈,最终定格在最开始让他阐述设计思路的男人身上。
男人五十来岁,面容轮廓棱角分明,看起来有些严肃。
“你们要是实在想知道,我可以说出来。”戴誉又加了附加条件,“但我只能告诉所长一个人。”
其他人面面相觑,上首的那个严肃男人却突然起身,挥手招呼戴誉:“你跟我来。”
于是,戴誉就颠颠儿地跟在所长屁股后面,第一次进了所长办公室。
他只是个助理研究员,所里的职工好几百号,不是谁都能有机会跟所长接触的。
“行了,说说吧。”所长指着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让他坐。
戴誉清了清嗓子问:“所长,您这边有我的那份草稿不?我对着草稿跟您解释,比较一目了然。”
所长从办公桌上的一堆文件里抽出一份,递给他。
戴誉也没多废话,指着草稿上的页码和页面边距说:“您看,我们的草稿上每一页都有编码,而且要在左右两侧留出比较大的页面边距,这就是给最后防盗预留的。”
所长颔首,示意他继续。
“一旦确定这张草稿没用了,我就会在单数页左侧第一排的所有数字前面随机加一个首位数字。”戴誉在草稿上指着一个数字说,“比如第一行的第一个数字是480,这是被我修改过的,它的真实数值应该是80。”
“如果是双数页码的话,我就会在右侧最后一排的所有数字后面随机加一个末位数字。”他翻了一页,在草稿上又找到一个数字举例,“比如第六行最后一个数字是798,而它的真实数值应该是79。”
“这种方式简单又好用,方便得很,做防盗并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所长沉默片刻问:“你把这种方式告诉了我,那你以后还怎么加密?”
“哈哈,这有啥的,以后可以在每行的第二个数字加一位,或者改成添加小数点。方法多得是!”
所长:“……”
那你大大方方地跟大家分享一下不行吗?干嘛非得掖着藏着,特意跑来我办公室说!
第147章
像是窥见了所长心中所想, 戴誉将草稿放回原处,笑呵呵地问:“您是不是在想,既然加密方法多得是, 我咋小气巴拉地不肯分享给大家呢?”
所长隐约觉出这位年轻同志有点滑头, 遂没给出什么回应, 只等着看他如何解释。
“我既然愿意告诉您,就说明我并不吝惜将这种方式分享给大家。能够做好文件保密工作, 对咱们气动所甚至对整个航空事业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戴誉解释道, “这种保密方法一经公布,以所里各位研究员的能耐, 肯定马上就能破译,哪怕我再换成其他的保密办法,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人家按照这个思路往下一捋, 解密就是分分钟的事。”
所长赞同地点头:“这种办法没被点明之前, 确实不好找到规律, 但是稍一点拨就能举一反三。”
“所以我才没有在大家面前公开嘛, 所里光是科研部门就有六七个,各个部门里还有不同的课题组, 大家总不可能都用一样的保密方法吧?那不就是公开的秘密了嘛, 有何保密可言?”
所长皱着眉头说:“其实你这种方式也不是百分百保密的,比如, 对于设计图,就只能改动数据信息,设计细节基本没有改动。”
戴誉解释:“如果是其他项目,我肯定也是要做出修改的。不过, 前三点式起落架的设计基本都大同小异,我们的设计图也是参考了外国飞机的起落架的。设计重点还是在建模和受力计算方面。”
说白了,起落架只是水上飞机的一个部件,课题的重点在于气动布局,也就是对飞机整体外形的设计。哪怕起落架这部分真的被盗,损失也有限。
“您要是想推广我这种加密方式,我没什么意见,但是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保密手段才是比较良性的发展。而且,”戴誉说明防盗方式的出处,“这种加密方式并不是我独创的,而是章仲礼教授的加密方法。”
所长心中一动:“你认识章老?”
戴誉理所当然地点头:“当然啦,章教授是我老师,我考进京大一个月就加入了章教授的实验室,一直跟着他做课题做到毕业。”
所长心想,京大理科一般都是六年毕业,他从入学就跟着章老做课题,算下来项目经验也有六七年了。
“那你项目经验还挺丰富的。”可能比某些入所两三年的助理研究员的经验还丰富。
戴誉看似谦虚地说:“还行吧,也不是特别丰富。因为参加的都是大型项目,一做就是好几年的那种,所以真正的项目经验只有三个而已。”
而后他言归正传道:“其实,我最初来到咱们气动所的时候,还挺不适应的。虽然刚入职就让我背诵了保密条例,但是我觉得咱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很一般。”
所长挑眉,没想到这年轻人还挺敢说话的,这样看来又没了那种滑头的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