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会有人嫉妒 第125节(1 / 2)
萧绮看过去,这才发现他直勾勾盯着自己,目光带着灼人的温度,却又说不上热切,仿佛是固执的,深沉的。
“你不是让我喂你吧。”
姜禹没接话,也没动。
萧绮叹气:“姜禹,我不懂你为什么要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你现在是很年轻,但你的胃病已经落下根儿了。长此以往,你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么?”
姜禹自然是清楚的,下一步就是溃疡,长期的慢性的溃疡,就有癌变的可能,而且极高。
萧绮:“事业上你早晚都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别的方面也是一样,可是你有多少时间去享受呢?人生苦短,很快一生就结束了,难道你要等将来病了再后悔么。”
姜禹垂下眼,拿起那盒饭,一口一口吃起来。
等咽下去,他才说:“我的胃不疼,我只是累了。”
萧绮松了口气:“那也要吃饭啊。”
姜禹:“嗯。”
眼瞅着饭盒里的饭一点点被他吞下去,萧绮又给他的杯子续了点热水。
折回来时,就听姜禹说:“你说的不对。”
萧绮:“嗯?”
姜禹吃掉最后一口,又喝了水,这才说:“我想要的,我从没得到过。追求事业,是因为我想自己的日子好过点。我甚至想过,如果有一天姜家倒了,那我反而可以解脱。现在的生活对我来说,与坐牢无异。”
萧绮一时没接话,说不惊讶是骗人的。
“你……”
姜禹说:“不过你劝我的话,我也听进去了。身体是我自己的,不管未来如何,我也得活得到那个时候,才有机会亲眼见证。”
作者有话说:
101章了,说点心里话:
我很明白读者喜欢看言情文的心理,尤其是那种动人的soulmate。不过我这些年认知改变比较大,以前十分沉迷的如今觉得有点“假”。
这可能是一种女生到女人心态的转变,没有拉踩的意思,如今再看到“非你不可”、“刻骨铭心”的爱情,我会额外出戏。
我自己写文,如果言情比重非常大,会找不到人物的立足点,人物“小像”也是模糊的。
为什么要刻画事业线,且比重偏大呢?
这么说吧,工作中遇到危机,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人的自信是从哪里构建的呢,有社会活动,物质创造,也有精神层面和思维上的拓展。人的逐渐完整绝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某一段感情就能成就的。
拿这篇文举例,如果男女主没有清晰完整的事业线,就是写男主追妻,我会觉得很空泛,感情戏都不知道怎么下笔。
当然对于只追求纯言情口味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不太友好。
前段时间和经常帮我看文的朋友聊天,我们还说到这个,我说以前我还会看言情剧和小说,会感动,现在反而不行了。
她说,那是因为现在我不再需要寻找从这里面找补偿了。
然后她问我感觉。
我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性格和情绪稳了,困惑少了,自控能力强了。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自己边缘化了,沟通越来越累,慢慢的就懒得沟通了。个别时候也会尝试做沟通,做完了又觉得没意思。算了,人就是多样性的,没必要统一。
有人说,如果你只比别人快几步,你会很受欢迎,但如果你快很多步,你就会成为小众和个体。
不能说完全对,但有些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更擅长的领域,我既然牺牲了对外社交,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内驱力和精神层面的构建上,那么比同龄人获得更丰富的成果,这就是必然的结果啊。
反过来,我也要承受一些边缘化的代价。
我很难形容它的有趣和神奇之处,就说点实际收获:
我生活里的朋友、家人都知道,几年前我更文时间会很晚,睡眠很差,经常失眠。
其实我从小就有睡眠问题,小时候还有梦游症。
前些年有点抑郁,失眠问题一度加重,厉害的时候早上十点才能入睡,晚上就算能睡着也会在一两个小时后惊醒,频繁做噩梦,极度焦虑,时常处于恐惧当中,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
我试过心理辅导,试过吃药。
但我很清楚外力的作用是极其小的,真正能解决根上的问题,就只有内驱力建设这一条路。
后来我就不吃药了,只走心病心药医的路线,差不多到了去年年中,这些问题开始不药而愈。
现在同时写两篇风格迥异的文,也不会觉得困扰纠结,逻辑非常清楚,没有左右摇摆。
再看“悲喜自渡”四个字,理解的维度和角度也已经完全不同。
我只能形容说,当人剥离掉情绪困扰之后,就会进入另外一个更为清晰、冷静的世界。
再说本文和之前完结的《灯下黑》和《几分熟》。
《嫉妒》只看皮毛的话,就是男主换花样追妻,职场多,言情少,也就这样了——这个看个人理解吧。
《灯下黑》是我对过去一些情绪困扰的总结,所以女主角是个精神病患者,关注这个领域的读者会很喜欢,不关注的会觉得什么玩意。
而《几分熟》是言情比例相对比较大的一篇,更注重于两性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