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适(1 / 2)
吃过午饭,沈溪优哉游哉地睡了个午觉。
等到申时三刻起来,沈溪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换上便装,再找几个车马帮弟兄充当轿夫,上了衙门里早就备妥的轿子,带着一大群官兵和衙差出门而去。
沈溪自己不愿意讲究排场,但他既然身为湖广、江赣两省总督,就应该有个两省最高军政长官的样子,不能丢掉朝廷命官的威仪。
另外,大明的督抚可都是作为钦差存在,出门后怎么都得顾忌一下人身安全,到了地方上,在把自己发展为地头蛇之前,沈溪还是要先防一下地头蛇。
大江从武昌府西南方往东北方而去,黄鹤楼就建在大江东岸的蛇山之上,位于督抚衙门北面三四百米处。
蛇山算不上什么高山,最高峰只有八十余米,黄鹤楼所在的西峰仅有六十余米,对于沈溪这样从闽西山沟沟里出来的人眼中,也就是眨眼功夫到山顶的事情。
但此时沈溪可是乘轿出行,上山的阶梯不是那么规整,轿夫固然束手束脚,有力气没地方使,沈溪也怕一个不慎,轿子倾覆,摔自己个滚地葫芦,因此到了山底下便下了轿,决定走路上山。
郭少恒已在半山腰恭候多时。
或许是尊重沈溪的意见,郭少恒并未带地方士绅前来相见,只有三五个布政使司衙门的官员在他身后。
上蛇山的小道采用了“之”字形线路,所以从山底下到山顶,看起来挺近,但实际上还是得耗费一些气力才行。
走了盏茶功夫,沈溪才来到半山腰,他简单与郭少恒以及几名藩司衙门的官员寒暄几句,这才指了指山道左右郁郁葱葱的林木,皱着眉头道:“郭参政,下次宴请,能不能不要在黄鹤楼设宴?”
郭少恒忽然意识到沈溪旅途劳顿,这会儿很可能不喜欢爬山,有些惭愧地说道:“沈中丞想往何处?晴川阁还是古琴台?如果要过江的话,得与汉阳府那边联系!”
明时汉阳和武昌分属两府,汉阳府下辖汉阳和汉川两县,其中汉阳县包括了后世的汉阳和汉口,其中晴川阁和古琴台都在汉阳龟山脚下。
沈溪连爬个几十米高的小山都闲麻烦,哪里想大费周章过江去欣赏什么名胜古迹?当下一摆手:“本官觉得,就在城里找个普通的酒肆,倒也不错,最好距离总督衙门近一些,这样免得本官来回奔波!”
郭少恒尴尬一笑,应道:“沈中丞说的是,等下一次设宴下官会多加注意!”
沈溪叹道:“暂且还是不要有下次了,不瞒郭参政,本官对于官场应酬一向不喜,到任地方,只是想过些安稳的生活,官场上应酬能免则免吧!”
郭少恒嘴上唯唯诺诺,心中却在想:“沈大人你在闽粤之地为难官员,臭名昭著,在西北也是风风火火,这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现在你表现得越是平淡,将来爆发起来越凶猛,这叫麻痹敌人,当我不知?”
一路到了黄鹤楼前,沈溪微微松了口气。
严格来说,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他并非第一次来,但上次参观还是前辈子的事情,因为交通发达,公路和高架桥环绕蛇山周边,那时他不觉得上个山有多累,但现在却觉得在这里吃饭纯属瞎折腾。
黄鹤楼并没有修建在蛇山的最高峰,而是位于蛇山西麓,俯瞰长江。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作为军事上的瞭望楼而存在,用以观察长江以及北岸的情况。到后来,随着武昌地方经济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闻名遐迩,成为武昌、汉阳之地三大胜景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