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2 / 2)

加入书签

“如果沈溪得到援军,必会在我们背后掀起波澜,此人是明朝大臣中最危险的人物!”亦思马因在给达延可汗巴图蒙克的信函中,如是写道。

……

……

蒙古人对于沈溪这个对手,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因为沈溪具备一个军事家的头脑,不仅敢于孤军深入,还能以弱胜强屡屡创造奇迹,令鞑靼人寝食难安。

沈溪就好像一根针,扎在鞑靼人肉上,可惜鞑靼人此时尚且无法腾出手来拔除沈溪这根针,只能分出部分精力先稳住,不让针扎得更深,但若这根针后面再有强大的推力,那鞑靼人必须要分出更多的精力应对。

如此结果,就是令鞑靼人不能将所有精力全放在攻打张家口堡和宣府镇上,亦思马因之前堪称完美的计划因此受阻,到现在已经是疲于应付。

亦思马因原本认定沈溪是被明朝闲置的棋子,是沈溪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争取到领兵到宣府支援的差事,明朝皇帝和重臣不会相信沈溪这样一个没资历、没声望的小子,等到居庸关有大批兵马调动的消息传到亦思马因耳中,亦思马因才意识到可能是被明朝给欺骗了,也许沈溪是明朝故意放出的诱饵,后续大批援军才是隐藏的杀着。

殊不知,所谓“援军”,不过是沈溪派出十多名官兵,利用晚上取水的机会,没有走官道,而是分散抄小道,从永定河峡谷经镇边城所将西北战事消息传到居庸关,利用居庸关内守将——隆庆卫卫指挥使李频自编自导的一场戏。

这出戏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麻痹鞑靼人,以为明朝方面有了防备。

沈溪要求李频一方面向朝廷报告宣府遇险的消息,一方面迅速从周边的昌平州、怀柔、顺义和渤海所抽调兵马,然后在确保居庸关安全的情况下,将涌入关中的难民组织起来,扮成军队,在居庸关周边做出一副兵马大规模调动的迹象。

因为鞑靼斥候本身不具备探查居庸关内明朝人马来源的能力,只能有事说事,使得亦思马因这样的老狐狸,也没料到这一切不过是沈溪的阴谋。

在亦思马因这样的聪明人心目中,沈溪这样同级别的对手做任何事都应该有其目的,所以他觉得沈溪没必要故意导演这么一场戏,毕竟他没法亲眼见证,无法断定情报真伪,只能按照最坏的情况进行战略部署。

如此一来,亦思马因只能被动调动兵马,防备沈溪跟援军汇合,这样就造成一个结果,原本处于鞑靼围攻中的宣府城得到暂时的喘息之机。

张家口堡如今已到危如累卵的地步,宣府镇却在经历亦思马因的强攻后归于平静。此时若宣府守军立时分兵援救张家口堡,战局可能会发生根本性逆转。

但大明各路人马历来的习惯,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同为宣府镇辖地,宣府在鞑靼撤兵、外面仅仅只有少数兵马监视的情况下,仍旧闭城不出,错过援救张家口堡最佳时机,进而导致其后自身的覆灭。

而沈溪这边的压力陡然间增大,原本城外就有五千鞑子骑兵,结果一夜间又增加六千,光是城外的鞑子骑兵数量就过万。

一万一千骑兵,打六千刚刚恢复建制战力堪忧的步兵,还是在几乎不设防的大明遗弃废城的土木堡,这场战事对于沈溪来说没有任何胜算。

原本鞑靼人此时就可以强攻土木堡。

土木堡的防守强度可比张家口堡和宣府低了不知道多少,但偏偏鞑靼人对土木堡有着莫名的畏惧,因为就在十多天前,鞑靼军中非常强悍的女将火绫,就在这里折戟沉沙,遭遇人生最惨痛的惨败,不但全军覆没,还令自己沦为战俘。

沈溪用区区六千人马,先是歼灭鞑靼四千骑兵,而后牵制一万一千鞑靼骑兵主力,说出去都没人敢相信。

如今等于是亦思马因亲率四万人马,分出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跟沈溪周旋,剩下的除了围攻张家口堡外,已经无心围攻宣府。如果此时大明果断出兵,与沈溪汇合后迅速北上,那么亦思马因在内外交困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只能接受战败的命运,大明挟一场大胜果断出兵草原,那么封狼居胥的奇迹就将上演。

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有的只是无尽的遗憾!

一切,还是要靠沈溪来扭转乾坤,改变大明的命运!

*************

PS:第二更!

今天还有一章,天子继续求双倍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