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 状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2 / 2)

加入书签

朱祐樘有些举棋不定,现在刘健和李东阳那边明显是在回避问题,而内阁大学士一向同气连枝,谢迁那边也不便相问,剩下殿试阅卷官中,资历最高的应该是吏部尚书屠滽和兵部尚书马文升,但这种问题又不便问身为兵头的马文升。

于是朱祐樘看着屠滽道:“屠先生以为呢?”

屠滽不但是吏部尚书,同时也是太子太傅,只要不是大的朝会场合,朱祐樘对于屠滽都不会以姓名相称,而是称其为“先生”,这是隆宠的表现,朱祐樘是那种非常会拉拢人心的皇帝,说这话时显得极为亲近,眼神中也充满鼓励。

屠滽见皇帝当着众殿试阅卷官的面。称呼自己为“先生”,心里带着几分感动……既然你们内阁大学士不肯为陛下分忧,那就要我这来说几句公道话了,谁叫我是吏部尚书呢?

屠滽恭敬行礼道:“回陛下。臣以为此卷回答得体,在四卷中居于最优,当可拔擢为文魁,为天下士子之表率!”

屠滽这话,非常符合朱祐樘的心意。因为弘治皇帝参详这四份卷子大半晚上,今天又看了两遍,怎么看都觉得,只有这份卷子最符合他心意。

弘治皇帝之所以没确定下来,是因为他不知道此卷出自谁人之手,擢为状元是否有不妥,所以想从刘健和李东阳那里得到答案,结果二人选择回避,这也是历届殿试后天子问卷时所不常有的事情。

朱祐樘微微点头,仍旧未置可否。重新看着其他人,目光从三位翰林学士身上,转到马文升,又扫过六卿,最后落在掌通政司事礼部左侍郎元守直身上:“元侍郎以为呢?”

放到别人身上,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可朱祐樘不问那些资历老的臣子,直接问元守直,用意不言自明。

元守直连七卿还不是,七卿之首的屠滽都说了这篇文章不错。难道他会提反对意见?

元守直毕恭毕敬道:“回陛下,臣以为,此子乃有状元之才。”

朱祐樘很满意元守直的回答,点头道:“好。朕便点了此人为状元,众人可有异议?”

众阅卷官并不知这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便也就不随便发表意见,李东阳想站出来说一两句,但又怕遭来皇帝白眼……刚才问你不说,朕要点他为状元了。你却跟朕唱反调,诚心想跟朕过不去,是吧?

朱祐樘见没人反对,事情就此定了下来,在榜眼和探花卷尚未确定之前,状元卷先一步定下。

现在问题是二到四名的排序了。

李东阳见再不说话不行了,已经取了状元,可惜到现在连状元是谁都不知,但他可以料定这状元不是伦文叙和沈溪,于是趁着朱祐樘进一步发问之前,行礼道:“臣以为,三卷尚可,可点为榜眼。”

朱祐樘没想到李东阳在状元问题上回避,却在榜眼问题上把事提点得如此直白,都不带商量的口吻。

“哦?”

朱祐樘把第三份卷子拿起来一看,马上释然了,这第三份卷子,其实是四篇文章中最为中规中矩的那篇。

其实是伦文叙的。

现在李东阳的想法是,状元已经定为丰熙或者孙绪,最好能保住伦文叙和沈溪的榜眼和探花位置,但现不知道哪篇是沈溪的文章,只能先舍沈溪,保伦文叙,让伦文叙做了榜眼再说。

朱祐樘把伦文叙的文章仔细看过,点了点头。

其实除了刚才的状元卷算是出类拔萃之外,剩下三卷都不能说特别优异,要把这份中规中矩的卷子定为榜眼卷,也不是不可以,何况这份卷子还是李东阳亲自提出来的,以刘健和谢迁没反对的情况看,这应该是内阁三位大臣之意。

朱祐樘显然不会去驳李东阳的颜面,不过为了表示他不偏听偏好,还是征求了在场之人的意见。

最后没什么人提反对意见,于是乎,伦文叙坐稳了榜眼之位。

现在状元卷和榜眼卷定下,只剩下两卷要分出个优劣,对皇帝和众殿试阅卷官而言,同样是个头疼的问题。

*************

PS:第二更送上!

成都这边下大雨,天子上午更新完章节冒雨去了医院,医生依然诊断为腱鞘炎,说是肩部肌肉肌腱过度劳损,强烈建议休息一段时间,回来后躺床上睡了两个多小时养病,结果到这个时候才发第二章!

第三章大约七点过发,如果成绩好,天子忍痛也要再码一章,请大家多多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