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二 劝受(1 / 2)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等到彻底冷却下来,已是五天后的事。
待李继隆率军进城,整个光州城已成为一片焦炭,一点生机也没有。
海边更是壮观,密密麻麻堆满扶桑兵的尸体,一眼望不到头。
海浪汹涌,尸体随着海浪起伏,倒有一丝壮观的感觉。
后来海边伏尸的消息传回中原,数十年间渔民都不敢到此打渔。
百姓听说鱼来自高句丽,一律不要。
刘光义虽不赞成李继隆的做派,但已成了既定事实,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准备班师。
朝堂上的文官听说李继隆如此残忍嗜杀,纷纷上书弹劾。
柴宗训内心里是赞同李继隆做法的,为了杀光扶桑人,死一点高句丽人算得了什么。
不过面子上嘛,还是得顾着点。
于是柴宗训下旨严厉斥责李继隆,此次援救高句丽虽屡立战功,但残杀百姓,功过相抵,仍为辽东经略副使。
转了一圈废这么大力气,什么现状都没改变,赵普岂能答应?
于是他先设法在朝中散步流言,此次战争本该避免。
就因为李继隆想立战功,想升官,所以放任扶桑入侵高句丽。
甚至暗中勾结扶桑人,放其从辽东过境入侵契丹。
虽然因此朝廷收归契丹,但李继隆包藏祸心,罪大恶极,不诛其九族不足以平民愤。
这个时候柴宗训才想起,当时高句丽曾派过兵部职方司郎中崔成焕前来求援。
但这个人进入辽东之后就人间蒸发,其中必有蹊跷。
不过这种清算的事情,柴宗训还来不及处理,因为王昭已带着人来到汴梁。
周师的去而复返,让王昭知道,若无周师庇护,高句丽亡国不过是片刻的事情。
于是他写了封奏折,强烈要求柴宗训收归高句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