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 持续削权(1 / 2)

加入书签

大周虽然占据中原,以天朝自居,实际上版图并没有多大。

北至幽云,西北至灵州,西至巴州,南到湖南,而荆南以下长江以南皆属唐,靠海还有个吴越,柴宗训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汴梁再也没有遥领的节镇,军心稳定下来又花了半年。

这一年柴荣的梓宫也终于下葬,庙号太宗文皇帝。

又是一年春天,柴宗训决定将削节镇进行到底。

一道道圣旨传至各地方节镇,朝廷将选派官员赴任各地方刺史和转运使,敕令各节镇在官员到任日予以办理交接。

当然,也不是白让节镇交权,凡交权的柴宗训都给与大量赏赐。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大多数节镇接到圣旨后当即上表谢恩,不过嘛,凡事总有例外。

“好个黄口小儿。”昭义军节度使,潞州都督李筠接旨大怒:“吾与太祖太宗皆曾同殿为臣,且为他郭氏社稷常年驻守边关,让我北面事小儿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夺我财权与牧民之权。”

“是可忍孰不可忍,来人,速传吾军令,集结三军,吾要打进汴梁城。看看这江山,姓郭的坐得,我姓李的坐不坐得。”

李筠军队一动,便被北汉察觉,打探到他欲对大周不利后,北汉当即驰递蜡书,约他一同出兵。

李筠问讯大喜,当即便要出兵。

此时在外调拨粮草的李筠长子李守节赶回来劝到:“父帅,潞州一隅,恐不足当大梁,还乞父帅持重,幸勿暴举。”

正在兴头上的李筠被泼凉水,怒到:“你晓得甚么?若是削去财权与牧民之权,我等便是待宰的羔羊。”

“父帅便要起兵,师出何名?”

李筠冷冷到:“这削节镇之事,乃宋王赵匡胤在皇上面前搬弄出来的。”

“赵匡胤为一己权欲,置我等生死于不顾。将士们早已义愤填膺,亟盼讨逆,我等要‘清君侧,诛匡胤’,就使不成,死亦甘心。”

李守节见事情无可转圜,仍是劝到:“父帅即欲起兵,亦须预策万全,依儿想来,不如将北汉来书,寄上汴都,皇上见父帅效忠,自然不生疑忌。那时父帅可见机行事,袭他不备。”

李筠略一思索:“这却是条好计,我就遣你南去,賫递北汉来书,一面窥视朝廷举动。若遇故人,亦可预约内应,事关机密,你当慎行。”

李守节领了父命,即刻启程前往汴梁。

到达汴梁之后,一刻也未耽误便朝见柴宗训,并呈上北汉书信。

柴宗训看着北汉书信及李筠奏章,在心里偷笑。

这瞒天过海的疑兵之计,一千多年后我就知道啦。

正史上赵匡胤登基后,欲削弱各地节镇权柄,大多数节镇都表示臣服,唯有潞州都督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二人接召后便起了兵。

李守节麻痹柴宗训,柴宗训自然也要麻痹他:“朝廷有此忠诚,朕深嘉慰。若天下节镇都似李卿父子这般,朕可高卧无忧矣。”

李守节忙对到:“皇恩浩荡,臣父子唯有披肝沥胆,方报得万一。”

柴宗训不住点头:“朕心甚慰,甚慰,李卿现居何职?”

“回皇上,臣乃父皇麾下押粮官。”

“以卿之忠义,做一押粮官却也太大材小用,”柴宗训想了想:“你可愿留于汴都,做朕的黄门使?”

黄门使的职责专一负责传递圣旨,上呈奏章,李守节欲在汴梁探听消息,这个职位再好不过。

他当即跪拜:“叩谢吾皇天恩。”

李守节谢恩退去之后,柴宗训当即召来赵匡胤。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浸,赵匡胤已放下了忧伤,只是不再像以前那般江湖气十足。

“赵卿,当日削节镇之方策乃卿奏请,朕深以为然,依卿之见,朕是否削得太操切了些?”

赵匡胤忙问到:“皇上,是否有哪个节镇敢于抗旨?”

柴宗训不答,只反问到:“依卿之见,若有抗旨的节镇,会是哪个?”

赵匡胤对到:“皇上,事关重大,臣不敢胡乱揣测。”

“今日殿上并无他人,只是朕与卿闲聊而已,卿但说无妨,朕也好提早准备。”

赵匡胤思虑一会:“回皇上,若有抗旨,首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重进乃太祖皇帝外甥,太祖皇帝无子,当日重进亦曾觊觎大位,只因太宗皇帝雄才伟略,重进深知不敌,所以一直潜伏。”

“先皇临终前,特地将李重进由汴梁调任淮南,便是防他有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