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削权(2 / 2)

加入书签

而且最好的机会已经失去,现在胜算越来越低,首要的还是保命,没想到赵匡义却往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眼见着今日是不能将赵匡义带走,赵匡胤轻叹一口气:“罢了罢了,你想做什么,我再也不会管,但我也不会帮你,只希望你以家族为念,好自为之。”

离了府上,赵匡胤独自进宫,他要上奏赵匡义的野心,让皇上早做准备,免得赵匡义越走越远,苦了百姓,也害了赵家阖家三百多口。

“太尉来得正好,”柴宗训根本没问赵匡胤的来意,只说到:“朕正好有件事情要与你商议。”

赵匡胤忍了一下:“请皇上示下。”

柴宗训说到:“方才收到王先生急报,朔方节度使冯继业,闻我朝准备于灵州牧马,勾结北汉悍将杨业,大败银州防御使李光俨后正往灵州进军。”

李光俨这名字不熟,不过他的孙子正是大名鼎鼎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原来,王著到灵州后,并未直接牧马,而是在黄河与贺兰山之间依地形筑起城墙,以期挡住辽人的骑兵。

且王著谨遵柴宗训的旨意,以党项人守党项土。到任便布告全境,凡与辽人有仇怨者皆可投军,党项军的饷银比潘仁美军要高出一半。

所谓有钱好办事,一时间党项人投军者众。

原本灵州是朔方节度使冯继业的地盘,不过此时的灵州远不是后来塞上江南的样子,基本属于三不管地带。

当然,灵州名义上还是属于周的,朔方节度使需得朝廷承认才能就职。

赵匡胤正因为赵匡义的事情心烦,顺势说到:“启禀皇上,臣愿率大军援助王大人,捉拿冯继业献于阙下,将灵州和朔方正式收归版图。”

一向果断的柴宗训犹豫了一下。

那支写有腥红赵字的箭一直插在柴宗训心头。

目下正因为削节镇,各军都非常不满,只要赵匡胤振臂一呼,定然响应者众。

柴宗训忽地豁然开朗,事情终归要有个结果。

既然赵匡胤振臂一呼,便响应者众,就更应该将他调出汴梁。

如果他真的回师,平叛便是了,何必纠结这么久?

想到这里,柴宗训开口到:“如此,便有劳太尉了。”

赵匡胤迟疑了一下,说到:“临行前,臣有一事恳求皇上。”

“卿且说来。”

“臣弟匡义,及臣阖家三百多口,便拜托皇上了。”

阖家性命托付?柴宗训心下了然,那支射来的箭,恐怕与赵匡胤关系不大。

翌日,赵匡胤亲率十万大军出征。

十万大军分别由赵匡胤的部分亲兵铁骑军,以及慕容延钊的部分控鹤军组城。

韩通的龙捷军与虎捷军依然留守汴梁。

铁骑军与控鹤军是大周最精锐的军队,龙捷与虎捷虽然兵员素质要稍微差一些,但数量上要多不少。

依靠着汴梁城,即便赵匡胤回师,也有一战之力。

赵匡胤手下的石守信等诸将,包括那日大帐内第一个质疑柴宗训削节镇的高怀亮都被留了下来,赵普也未随军出征,要留下来看着赵家。

赵匡胤才走,柴宗训便正式下旨,命在京遥领的各节度使推举人选赴任各节镇刺史与转运使。

赵匡义也加紧活动,时常偷偷与这些将领碰面。

虽然每个人都不满,但也只是嘴上碎碎念,并没有人真的站出来反。

赵匡义有些烦躁,拉着赵普说到:“赵大人,这些人明明天天都在喊着反,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付诸行动?”

“两个原因,”赵普举起两根手指:“蛇无头不行,虽然反对小皇帝的势力很大,但没有人将其融合在一起,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小皇帝逐个击破。”

“第二,出头的橼子先烂,目今情势下,都不想先出头。”

赵匡义冷笑到:“欲成大事,却贪生怕死。”

赵普想了想:“离小皇帝的限期越来越近,如不尽快起事,等到刺史和转运使就任,各节镇便再也翻不起浪来了。”

“既然都不出头,”赵匡义说到:“那便由我来吧。”

赵普直摇头:“廷宜,你在军中资历不够,怕是压不住这些丘八。”

赵匡义淡淡一笑,没有接话。

赵普一走,赵匡义便联络了石守信,让其知会各将领,于京郊仁德山庄有要事相商。并给远在瀛洲的岳父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去信,一旦起事,让其于外围呼应。

石守信此刻正一个头两个大,他的副将刘庆义和第一幕僚白令光,一个想做刺史,一个想做转运使,正在疯狂的暗示他。

“统领,”刘庆义开口到:“圣旨已下,不若尽早拟定人选,以免迁延日久罪犯欺君。”

“统领,”白令光跟着说到:“似刺史与转运使此等要害之位,统领当选腹心之人任之,放能收到如臂使指之效。”

“末将附议,”刘庆义与白令光演起双簧:“末将推举白书记为刺史,以白书记之能,治一州不过举手之劳耳。”

石守信有些不耐烦:“本统领自该知道怎么做,不用你们指点。”说罢便急匆匆的出门。

刘庆义看着他的背影冷笑:“白先生,连一州刺史也不愿与你,你这一肚子才学,恐所托非人。”

“你比我强么?”白令光说到:“还不是一样做不成转运使?想不到统领竟然如此刻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