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旧布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2 / 2)

加入书签

他是放心不下谢慎。

说起来他和谢慎同是余姚人,二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僚,兼着师生的身份,感情自然是极为深厚的。

人终归是希望家乡才俊能够越来越得势的。

说一句自私的话,二人入阁以来浙党在朝中的权势达到了最高峰。

李东阳说是荼陵人,其实就是在京师长大的,自然是京师派的代表。

而谢迁和谢慎则是浙派代表。

朝中第三大派则是由一些苏州籍官员组成的。

眼下自然是京师派和浙派掌权,但他谢迁一旦致仕,内阁的位置空出来,便会有人补上。

假如真的是顾鼎臣入阁,那苏州派的实力将大涨。

李东阳终归有致仕归乡的一刻。到时候便是苏州派和浙派分享内阁权力。

得内阁者得朝廷,若是谢慎压不住这顾鼎臣可该如何是好,那浙派将会被苏州派取代,丧失霸主地位。

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终归还是存在的。

谢迁不想冒险,若是他再在内阁待上一两年,等到谢慎威望起来后再致仕似乎更为合适一些。

看到谢迁的犹豫,谢慎直是大喜,马上道:“木斋公请放心。内阁的事情还是交给我和西涯公来做,木斋公若是觉得身子累了乏了便多歇一会,想必陛下也不会有意见的。”

“嗯。”

谢迁应了一声,算是认同了谢慎的提议。

以谢慎现在的成长速度,最多只要两年必定可以独挑大梁。他就再勉为其难,为家乡做些贡献吧。

谁叫他和谢慎都是余姚人呢。

“多谢木斋公!”

谢慎冲谢迁深施了一礼,宛如当初在余姚时一样。

谢迁欣慰的点了点头,捋着胡须享受这一刻。

这孩子,真的很懂事啊。

......

......

时光飞逝,转眼间便来到了正德四年六月。

皇帝陛下在年初已经降下旨意,在正德四年加一恩科,准许各布政司举人入京参加大比。

寻常大比都是三年一次,于二月举行会试、三月举行殿试。

但因为宣布举行恩科时已经是年初,故而大比推迟到了七月举行。

对于全天下的读书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要知道寒窗苦读数十载,为的就是能够登科皇榜,入朝为官。

但三年一次的大比总共也就三百个进士名额。

全天下的读书人分三百个名额,考不上的只能再等三年。

三年三年复三年,人生有几个三年可以挥霍等待?

但恩科打破了这种变态的常规,给了未中进士的举人一个全新的机会。

人的**都是无止境的。

方开始读书的时候目标也就是中个秀才,被人称一声相公。

等到做了生员,便想着秋闱时能够一鸣惊人,中举为士。

等到一只脚迈进了士绅圈子,便又想着一定要中进士参加琼林宴风光一把。

中了进士又想庶吉士,又想翰林,又想六部京官,到头来内阁之争又是腥风血雨......

这一路真是荆棘泥泞,真正能够走到头的一共也没有几人。

不过这不妨碍读书人怀有梦想。

没有梦想的读书人和咸鱼有什么分别,人终归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六月底,两京十三省的举人都聚集在京师,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会试。

他们按照来自的布政司分别聚居在各自会馆之中。

譬如浙省的举人和苏州的举人分别住在各自会馆。两省都是科举大省,这种时候一定要为家乡争一口气。

当然,除了苏州和浙省的考生,实力最强的要数江西的考生了。

而这之中,当属吉安的考生最为变态。

在余姚二谢崛起之前,江西吉安的学霸们几乎垄断了科考,一小半的进士都出自此处。

后来二谢崛起,在浙省带起了一股勤勉的学风,浙省学子也后来居上,渐渐可以和吉安学霸分庭抗礼了。

当然,在会试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今科会元会出自哪里,一切都是未知数。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本次会试的主考官就是小谢阁老谢慎。

小阁老的文才自不必说,其政治能力也是一顶一的。

别管是江西、苏州、浙省,亦或是别处的考生都对谢慎佩服的五体投地。

只要会试中榜,就铁定拿到了进士名额,小阁老也就是他们的座师了。

有这样一个大人物做座师,说出去都可以吹半年。

在这些人中,便有一个来自于苏州的才子唐寅。

唐寅已经四十,比起那些比他小了一轮的小鲜肉可以说是大叔了。

说来他还有些气愤,要是恩科在二月举行他还可以勉强算是三十九,但推迟到七月举行,他已经过了生日只能算是四十了。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