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番外_90(2 / 2)

加入书签

事后贾放想起来也觉得有点害怕:一百多里路,这头只有母子两个,一个不小心就会遭遇不测。

谁知这孩子还真的将母亲送到了德安县城,不仅如此,他抵达德安县城的时候,带着九十几个身体孱弱的流民,大家结伴一起来到城下。这九十多个人,抵达德安县城之后全都保住了性命。

而四皇子与贾代善听说这孩子是从东路南下的流民,又是从京城一路赶来的,便将他叫去,详细询问了京畿的情形,一问便问出来,竟然是贾放救下,让他们到德安县城来“寻一条生路”的。

谁知男孩的母亲很快被德安县的一个富绅鳏夫相中了,想要讨去做填房。这孩子的母亲本就是在官员家中做过针线妇,识得礼数,也认得几个字,很讨那富绅的喜欢,将人先接了过去,打算只等妇人出了热孝就立即拜堂。

只是这孩子却有些麻烦,毕竟那富绅家里已经有了几个儿子,这孩子跟着母亲住过去,便有闲言碎语,说是他们母子要谋家产之类,而不愿接纳他。孩子的母亲也是两难。

于是这孩子自己去求了贾代善,问能不能带他回京去见“恩公”,愿意终身跟随贾放,报答救命之恩。贾代善允了,将他带在身边,今日便见了贾放。

贾放见到那七八岁的少年,见他仰起脸看着自己的时候眼里隐隐有泪,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

他猜测男孩此举还有另一重深意:这孩子跟着权贵当差,定然要比留在德安县当个拖油瓶听着有出息。凭借主家的名义多少可以震慑那富绅家里,不至于苛待他的母亲。

想想这孩子心里也确实是苦,千辛万苦护着母亲找到了妥当的归宿,转眼又为了母亲的幸福而自己离开。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步的。

于是他抬头望着父亲:“我可以吗?”

还没等贾代善答应,旁边四皇子已经在点头:“理所应当。这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

那男孩伶俐,立即跪在贾放跟前,“扑通”磕了个响头,说:“小子姓李,如今跟着贾三爷,求三爷赐个好听点儿的名字。”

贾放:怎么又是一个想和过去割断的?

他心知德安县留给这孩子的回忆恐怕是酸中带苦,有得亦有失,才让这孩子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大老远地跑来找自己“报恩”。

于是贾放想了想说:“我给你起名叫做,青松。盼你将来做个顶天立地的人。”

李青松登时朝贾放拜了两拜,一骨碌爬起身,挺胸凸肚地站着,脸上却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贾放一问,才知道这孩子已经九岁了,可能此前一直营养不良,所以看起来只有七八岁小孩的模样。他又问李青松有没有读过书,李青松自然是摇头——他爹是庄稼把式,原本他自己也以为长大会是个庄稼把式。

但因为李青松母亲的缘故,这孩子识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瞎,甚至还会些算术,会背九九乘法口诀——这在眼下的这个时代,李青松同学绝对能将百分之九十几的同龄人抛在身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