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陈国相襄军第一三(1 / 2)

加入书签

徐荣因是降将,虽得荀贞信用,现今於荀贞帐下位仅次荀成、许仲两人,为裨将军,监广陵一郡兵事,而其实并不为别将亲近,之前受他节制的陈褒、文聘,以及现仍为其部下的关羽、苏正、文魏等,多只是从命而已,私下与他几无往来,独陈褒甚敬重他。

徐荣自知身份,对此倒是并不介意,反正只要荀贞信任他,部下肯听从军令,对他而言之,这就即可了,而且他也并非孤家寡人,除了关羽部等外,他的手下也还是有他昔日的旧部的,比如部曲将吴明、军侯夏庆等,都是跟随他很久的老乡,军伍之余,时常相聚,亦得其乐。

他想对荀贞说的为难事与这些无关,他想说的是“如今手下快要没兵了”的事儿。

荀贞最近的两次调兵,一次往兖州派兵,一次往九江派兵,都主要是从广陵抽调的,先是调走了陈褒,接着又调走了文聘,这就导致广陵的驻兵急剧减少,现下只有约两千人了。用此两千人守境尚行,若是对外用兵,那便是大大不足,完全不够使用了。

听完了徐荣的为难诉说,荀贞点了点头,说道:“君虽名将,难为无米之炊,我自知也。我已令幕、州两府扩建部曲了,前日接幕府上报,已从伯禽的屯田兵中料得了三千劲士,并遣了得力的干吏正在淮泗招募精勇,高堂隆诸君也已回到泰山,正为我募取悍勇。至多到下月初,早则本月底,初步的扩军便可完成,到时我会优先拨给你,以补充广陵兵力。”

徐荣喜道:“若是如此,最好不过!”

荀贞沉吟片刻,说道:“君既提及此事,我正有一件事想要与君商议。”

“敢请将军言之。”

“幕府中有人建议我,不如重申正卒之役,改募兵为征兵,君意可否?”

“募兵”、“征兵”是两种不同的兵役制度。

前汉时,承袭秦制,采用的是征兵制,以帝国内编户齐民中的适龄男子为征兵对象,除宗室、贵族子弟等有诏命免除服役的,以及身高不足六尺二寸,即“罢癃”的,其余都要服役,最早是十七岁便到应征之龄,文帝时推迟到二十,昭帝以后皆以二十三为始,法定的服役期限为两年,第一年称为“正卒”,主要是接受军事训练,在地方服役,役满一年后,或先行归田,以后再应征,或接着当一年的“卫士”或“戍卒”,卫士服役於京都,戍卒服役於边疆。

到了本朝,虽没有明文取消征兵制,一些郡县依然会把适龄的男子之户籍改为军籍,比如而今刚到郑玄门下求学未久的崔琰,他年轻时好击剑、尚武事,之所以后来折节读书,便是因在他二十三岁那一年,他的乡中长吏把他的户籍从不服役的“小男”改为了需服役的“正卒”,

依按汉家律法,“能通一经者”是不需要服役的,崔琰因此而感到了耻辱,从而才发奋求学,但因光武帝罢省内地的郡国兵,征兵制在内郡基本上已经废弛,所以崔琰虽是被“乡移为正”,却并没有参加正卒的训练和编入郡兵。至於边郡,因为面临的军事压力大,故而在这方面要比内郡执行得严格,正卒的征用、训练活动仍在正常进行,然地位也已远不能与募兵制相比。

追溯本源的话,募兵制实际上於汉初时已有,到武帝时及以后,此制渐盛,再到本朝,特别是在中央和内郡,更已成主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