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豫方郡国唯貌恭荀家诸俊各有长(2 / 2)
现下跟在荀贞身边的荀氏族人不少,其中最得荀贞重用的有四个人。
一个是荀攸,一个是荀成,一个是荀彧,一个是荀谌。
所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荀攸等四人虽是出自一族,自小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相近,年岁亦相仿,然而在能力上却各有不同,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
荀攸擅军谋兵略,荀彧有治政的才干,这都不必多说。荀成久在军中,常得荀贞提点,而今已然成熟,虽无杰出的智勇之才,但胜在持重沉稳,礼贤敬才,能得士心,已是不可或缺的重将。至若荀谌,虽无兵略、治政之能,也不会治兵,可能言善道,却是个极好的说客辩士。
荀氏世代诗书传家,族中有名有才的人不少,不过当此乱世,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其实并不多,因为他们平时所学的都是儒家典籍,大多是学者型的人才,比如荀彧和荀谌的从兄、荀氏八龙中老大荀俭的儿子荀悦,就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学者,荀彧对他是非常佩服和敬重的,可荀悦的才能只在文史上,可称他是一个政论家、思想家,可在军旅阵战上他却无才能。
能在已经到来的乱世中,辅助荀贞削平战乱的,数来数去,事实上也就是荀攸等几个人了。
听了荀贞的话,荀谌想了一想,以为然,不再多说了。
倒是因荀谌这一开口,荀贞想起了前些日荀谌见到他后,对他说的那些“袁绍似已生忌”的话以及转述的曹操那几句“心忧苍生,极欲扶助汉室,匡扶天下”的话,不觉心道:“后世皆道孟德奸臣,我与他相交多年,却只见其忠,未见其奸啊!……今闻孟德‘与袁本初道不同’之所言,他与袁本初看来是已生隔阂,依照原本历史发展的轨迹,接下来,他似乎应是得了兖州,继而与袁本初决裂,官渡大捷,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因时势的发展而生了野心,成就霸业,只是不知……,如今这个时代有了我,孟德日后会做出些什么样的抉择、发展?”
从曹操一有了地盘,就选择和袁绍决裂之事便可看出,曹操和刘备一样,都是人杰,都是不甘居人下的人,那么有了这个前提在,以后不管曹操是会选择继续“忠诚汉室”,还是会选择“逐鹿天下”,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他和荀贞的对决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荀贞记得,袁绍死后,曹操曾到过他的墓前痛哭祭奠,前世看到这个故事时,他以为这是曹操在演戏,而现下之刻,当想到日后必会与曹操为敌,而他与曹操两人中定会有一人败亡时,他顿不由地就理解了曹操当时痛哭祭奠袁绍时的心情,那不是演戏,肯定是曹操的真情实感。
为了志向,为了天下,一旦朋友成了敌人,那么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对之容情,而当自己获胜,朋友身死后,感受到的或许会有胜利的喜悦,可恐怕当时最多的却会是失落和哀恸。
和曹操敌对、和曹操两人中必有一人败亡这些事情,即便发生,也会是在很久之后了。
荀贞收拾起情感,没有再过多想。
却又因想及曹操的不居人下,荀贞又想到了刘备。
荀贞心道:“此次击董,玄德颇有功,归郡后我要封赏功臣,对玄德,该如何封赏?”
不外乎两条:要么把刘备继续留在军中,给他多些兵权,要么把刘备外放,将他从军职改为文职。
荀贞今时不比往日,经历多了,地位、名声高了,他的自信也跟着提高,对刘备早已是不像以前那样“戒备”,故而对“回到广陵后该如何封赏刘备”这个问题,他也只是略想了一想,便就罢了。
次日,荀贞拔营渡河,顺利渡过淮水,一路东行,行一百五六十里,三天后出了下邳国,入了广陵地界,前头不远便是东阳,陈褒早已带兵在郡界相候,除了陈褒,郡府里的姚昇、袁绥等人也都早早地在此等候了,让荀贞惊喜的是,张纮赫然也在迎接他的队伍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