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2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他们可是二十多个编剧,虽说人多嘴杂耽搁效率,但两个宣传片的剧本能有多少工作量?

秦砚说要举办编剧培训班,那便真的是一个学习班,而不是闹着玩而已。

大家一开始都以为学习只是一个噱头。谁知道学习班基本上每个周都要上两次大课,每次大课最少都是4个小时,甚至每隔一段时间还有考核。

突然之间,他们好像被带回了学生时代,这中感觉的确很奇妙。

有的时候是秦砚亲自来讲课,有的时候则是秦砚从国内的高校请来教授。

并不局限于编剧、影视专业,国内社科类的教授请了一个遍,经济学、心理学是重点范围。

专业教授还比较好请,最难的是秦砚从国内国外请回来的著名编剧。

尤其是几个国外的编剧,他们的作品可是在电影史上已经留下自己名字的业内大神,居然能够被秦砚请到国内讲课。

虽然一年下来,国外编剧也就三个,但这已经足够让整个学习班乃至华国影视行业吃惊了。

而且秦砚也是物尽其用,好不容易把这些大佬请到国内,带回自己的母校讲一次,华砚公司公开搞个编剧交流会,然后内部再给培训班讲一次。

内容的深浅、侧重都有所不同,反正赵广仁是一次都不会错过。

至于华人编剧就更多了,反正港城、台城都没放过。

这就不得不说到秦砚恐怖的交际能力了。

一般来说像编剧这中行业,大家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专业经验,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吃饭的饭碗给拿出来和别人交流。

但是秦砚面子实在太大了,以及秦砚给的实在太多了。

与此同时,秦砚自己也是毫无保留地给学习班讲课。很多学习班成员根本没有想到,因为他们知道秦砚有多忙。

讲课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水平的方式,秦砚无论是编剧能力,还是他的知识体系都让赵广仁他们叹为观止。

上一刻还在将西方希腊神话在世界电影中的运用与体现,下一刻就能够聊起华国的诸子百家、宗教脉络。

他们这些编剧肚子中都有些知识,可越是如此,他们和秦砚聊天的时候,月容易产生自卑感与自我怀疑。

这真的是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导演,能够积累的丰富知识?

当然所有学习到的知识中,最让赵广仁所感触的还是秦砚准备实行的编剧模式。

如果说历史、文化、生活知识,还能够靠时间去慢慢积累和提升,那商业化、产业化的剧本创作,真的让赵广仁他们耳目一新。

先由公司提出创作计划,如果编剧觉得自己能够完成这个项目,便提交申请。

通过整个公司和同业的层层评比、审核、调研,最有挑选出剧本,获得真正立项的机会。

这套工业体系看上去在限制编剧的创作能力,但有恰恰相反,因为公司给出主题的时候,并不会直接限制编剧们的发挥。

他们只会给一个大体的方向,让编剧们自由发挥、创造故事。

只要能够保留整个框架和体系,编剧可以提交充满了自己想象剧本。

什么时候让主角死亡,遇到些什么样的配角,反应什么主题……甚至只要你的剧本足够好,你完全可以给出一个超越想象的结局。

可以说这样的剧本创作模式兼具了工业效率和个人艺术的优点。

当然,艺术性可能比不上那些完全独立的剧本,但起码能够创作出“不差”的剧本。

真正让赵广仁他们所感动的是,秦砚无论多么忙碌,只要答应讲课,一定不会爽约。

有的时候秦砚在拍电影,实在脱不开身,秦砚也会把相应的讲课材料发给他们,然后找时间补上。

在秦砚在国内的时候,可能头一天还在外地参加某个活动,第二天就立刻飞回平城给他们讲课。

除了讲课外,他们也会有自己内部的研讨。

编剧各有所长,这样的研讨会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对方,知道谁更擅长于人物角色的刻画,谁更擅长于宏大的叙事,谁更擅长于感情的发展。

一开始他们也会藏私,都想学习别人的经验,然后将自己的灵感、经验藏着。奈何秦砚的存在给他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有着这样一位组织者,只能说是他们的幸运。

最超乎想象的是,在经过半年的培训后,秦砚给他们提供了编剧合同,当然愿不愿意签约完全是个人选择,并不影响学习班的资格。

有两种模式的合同,一中是直接成为正式员工,固定工资加提成的模式。

当然需要承担一定量日常性的工作,比如华砚公司以后剧本的审核、评分等工作。

而另外一中合同,则是外聘合同,或者说是会员合同,内容只涉及剧本交易等非强制性内容。

华砚公司以后会成立一个编剧写会,负责向其他影业公司推荐剧本,收取一部分的中介费用。

虽然这还只是蓝图,但已经足够让人激动,要知道绝大部分编剧在和影视公司谈合同的时候,都没有议价权。

人轻言微,无力抵抗。

但华砚却可以,根据华砚准备构建的编剧公会,剧本可以获得更客观的评价,起码不会出现几千、几万,连署名权都没有的枪手剧本了。

而且华砚并不会因为固定员工而压低剧本价格,甚至还有一些优先推荐的福利。

学习班绝大多数的编剧都选择了与华砚签约。

现在大陆影视公司中,愿意给编剧们提供基础工资的公司就只有华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