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1 / 2)
李泌在荆州城新办的书院依然叫做青上书院。而且,对于“青上”这个书院名,李泌特意让人刻了一块石碑立在书院门口。
石碑上面说,为纪念仗义执言、因纳谏而死、大唐一代铮臣武侍郎,故而,书院名为“青上”。
青上二字,武明娘之父武侍郎的字号。当年武侍郎有归隐之心,就给自己取了个“青上老人”的名号。
只可惜,他刚刚写好辞官归隐的奏表,杀他的人也到了。
石碑立起、书院揭牌的那一天,武明娘泪如雨下。
荆州青上书院的院长是庆王李琮。让李琮做院长,是李泌的主意。此人身兼数职,文职武职皆有,像什么安西大都护,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安抚使,凉州都督,河西节度大使等等。
当然,他还是荆州府的八品法曹参军,而他最为得意的官衔却是荆州青上书院院长。
“诸位,今后只要不是在府衙里,还请诸公称我为李院长。”
看着李琮金面具后面的那双眼睛,张九龄和李泌等人都是郑重的点了点头。张九龄为青上书院首席先生,负责教授官论,也就是如何做官,做一名好官。
放眼整个大唐,他是最有资格教授此道的人物。李泌负责法学,杨绾负责讲授职业道德。不过,这两位开篇所讲的第一句却是出奇的一致。
李泌说,依法行政。杨绾也说,依法行政。第一批来上课的荆州府官员听了后都是有些懵圈,以为这两人是一个先生教出来的弟子。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杨绾是李泌的第一高徒。杨绾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官员之责也……
总之,很多很多他们先前没有听过的话,不知道的理论都从这位没有做过官的杨先生这里听到了。
而且,这杨先生还十分严厉,对那些迟到早退、不认真上课的官员,竟然是毫不客气的训斥。对那些屡教不改的,更是体罚加记过。
而刺史张九龄有言,被记过者来年察考时,迟一年晋级。武明娘每次看到杨绾收拾那些官员,都是心里暗暗发笑。
李泌这位高徒,只从李泌那里学了些理论知识,可这收拾人的手段,都是武明娘教的。
武明娘所想,这做先生的不能总是惯着那些学子,只展现仁爱的一面,对那些自觉的学子有用,对那些老皮条就不管用了。
对付那些老皮条,最管用的办法就是打,狠狠地打。讲道理你不听啊,那就只有先挨打了。
只一个月下来,荆州府第一批来此参加培训的官员便是面貌大变,身心都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张九龄呆了,李琮也是懵了。两人虽是经常在书院里,可看到这些官员的变化,他们也是吃惊不已。
比如,荆州府有一位仓官,也就是管理官仓的官员。此人先前做事的时候很不认真,每年仓廪里因鼠害和潮湿霉变的粮食,他都是大约估计一个数目后就上报库损。
这仓官这样做,原因是先前的仓官就是这样干的,而大唐几乎所有的仓官也是这样干的。他的上官想着此事也无法详查,总不能每座仓廪每年都倒腾一遍吧?故而,他的上官也就由着他这样干。
荆州青上书院成立后,张九龄听从李泌的建议,拟定第一批进修官员名单的时候,就把管理官仓的仓官,还有度支部门的官员,首先列了上去。
管理钱粮物品的官员品级虽然都不高,但是权力很大,更容易、也更有机会贪渎,是典型的绿头大苍蝇。
所以,为了验证李泌这套教育系统到底有用没用,两人就拿这些容易成为苍蝇的人开刀。
事实证明,李泌的这套系统很成功。就拿那名仓官来说,进修了一段时日后,便觉得以前自己估摸库损这事有些不合适。
至于为什么不合适,杨绾杨先生说了,“度支账目,钱粮实物,都要账物持平,不差毫厘。度支仓官,负有管理国库之责,就是为大唐管钱管物,是大唐的大小管家,身份地位尊荣着呢!
不过,反过来说,若是府库里的钱粮物品失之,则你等有负于大唐,对不起自己领的的俸禄钱粮。贪之,则与硕鼠无异,将自己置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地”。
杨绾说的这些道理很简单,这仓官听了自己也是大唐的小管家这话,心里顿时生出一股荣耀感。
当然,他心中生出一股荣耀感以后,就想着要是再干估摸数目的事情好像就有点不合适了。于是,这仓官就私下里找了李泌,两人合计了合计,就想出来一个办法。
那就是在荆州府所管的那些官仓里,按照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分别挑出五座仓廪,然后清库核查。这样一来,这五处仓廪库损的平均数,就是这处官仓所有仓廪库损的库损值。
虽然这办法还是估摸,可毕竟估摸的准了一些。这名仓官折腾了一段日子后,就把荆州府所管的官仓实际存粮数目报了上去。
张九龄觉得这仓官做的不错,不仅表扬了他,还给他记了一功。历来粮库管理就是难事,有了这库损值,以后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不然,天气会为短少的粮食背锅,老鼠鸟雀也会背锅,甚至仓廪还会莫名其妙的起火……
每年查点府库,张九龄和那些属官的耳边就会充斥着这些说法。
仓官的改变和作法,是书院职业道德教育成功的典范。张九龄将此事写成文书报到户部后,户部的官员看了后也是频频赞许,请示过玄宗后,就写入典籍,让大唐所有府库依照此例办理。
就此一项,整个大唐粮食猛增上千万石。若是没有这个办法,这上千万石粮食就不知道肥了某人了。
所以说,再难管的事情,只要找到合适的办法,还是可以管理好的。
张九龄还有一道奏表,是呈送给玄宗的。在这道奏表上,张九龄将官员入书院进修一事详细禀报了一遍,还把那位仓官的改变,都归功于书院的教诲。
玄宗看完这道奏表后,心情很好,就想着给办书院的李泌等人封赏。当然,这种事一般都是要和李林甫和牛仙客两位宰相商量商量的。
其实,也就是和李林甫商量,牛仙客对李林甫的决定,“无不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