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魂归玉门(1 / 2)

加入书签

看到棺椁的那一刹那,原本热闹的街道,瞬间寂静了,所有人都在为英雄默哀。

站在茶楼上看着大军行进的万俟锦瑟,没有看到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在大军前列,而是一个青黑色棺椁,棺椁之上竟然悬挂着楚弦的盔甲。

所有人都担心的看着万俟锦瑟,出人意料的是,万俟锦瑟神色没有一丝改变,仿佛不知道棺椁里的人是谁,于往常一样,转身带着人便离开了。

全城哗然,忠义侯毙。

北日皇心念忠义侯之忠心,特许其子承爵,无需成年。

由此,一个还没来得及取名字的孩子,成为了日城最小的侯爷。

在全日城的关注下,万俟锦瑟冷静的亲自操持了楚弦的丧礼,并且难得少有的要求火化尸体,万俟锦瑟的冷静在众人口中成了无情无义,甚至不解老夫人竟然会同意火化的要求。

往往都是旁观者话多,真正的亲人,早已悲伤的无法言语,看着万俟锦瑟冷静的不似常人的样子,老夫人反倒内心不安,总感觉万俟锦瑟一根弦绷着,一旦断了,结果也许是她们难以承受的。

日城城外的忠义侯墓是一个衣冠冢,火化的残骸被万俟锦瑟装在瓷罐里放置在忠义侯府的小佛堂里,老夫人一直担心万俟锦瑟的身心,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即使外界风言风语,对于老夫人来说,也不过是过耳烟云。

外界都只看到万俟锦瑟冷酷无情,老夫人心善,只有老夫人心中明白,楚弦之死已经无法挽回,她在悲痛也没有用了,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孙儿抚养长大,将儿媳培养成能撑起门楣的侯府女主人。

老夫人时刻关注着万俟锦瑟的情况,可是楚弦去世快一年了,这段时间万俟锦瑟一如既往的带着孩子,脸上带着温婉笑容,对长辈孝顺,对孩子用心。

时间能够消退一切,想来万俟锦瑟有了孩子,转移注意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老夫人觉得自己能够放下心来了。

经历楚弦之死的老夫人明显苍老不少,但是眼中睿智更显,近一年时光过去,看着孙儿渐渐长大,府中也增加了不少欢声笑语,老夫人脸上笑容也增加不少。

一切仿佛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春将逝,夏将至。

小雨朦胧,久不放晴,天气压抑的人难受。

临近楚弦的周年祭,曾经的悲痛,都已化作想念,万俟锦瑟在老夫人的示意下,早早就开始准备好祭祀物品。

虽然城外忠义侯墓只是衣冠冢,但是修缮精致,前来祭祀人络绎不绝,英雄传奇重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周年祭,便选择了忠义侯墓进行,万俟锦瑟抱着孩子,两位夫人搀扶着老夫人站在楚弦的目前,一系列祭祀礼仪完成后,好不容易淡忘的情感又涌入心头,回去的路上一股压抑的气氛笼罩在马车里。

楚弦的嫂子想到就连周年祭,万俟锦瑟也未曾失礼痛哭,内心突然涌出一股不满。

果然是个冷酷无情的女人!

由于楚弦的骨灰盒安置在侯府内,回府后的众人还是先去小佛堂祭祀了一番,这次的周年祭才算结束。

祭祀结束后的众人都要赶回去沐浴焚香,换上新衣裳,一时竟无人发现万俟锦瑟抱着孩子还站着佛堂里,一个人对着楚弦的牌位和骨灰,闭上眼睛,留下了一滴令人窒息的眼泪。

唯一在场的楚津,还是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虽然不会言语,却也看出娘亲的悲伤,伸出白藕般的小手为万俟锦瑟摸着脸,想要给她擦干眼泪。

看着楚津懵懂、委屈的小脸,万俟锦瑟止住悲伤,带着微笑,摸了摸楚津的小脑袋,又最后看了楚弦一眼,抱着孩子转身离开佛堂。

楚弦周年祭的第二日,在楚津的哭声中,大家才发现忠义侯府的女主人不见了。

于此同时,一辆前往玉门关的马车在官道上急速前行。

原本以为万俟锦瑟只是因为楚弦的周年祭的原因,出门散心了,直到负责打扫小佛堂的下人传来消息,佛堂内的骨灰盒不见了,忠义侯府的人才慌了。

老夫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反而觉得心头一松,终于来了!

事若反常必有妖,万俟锦瑟作为楚弦最亲密的妻子,却从未表现出悲伤的样子,连泪都不曾流过,原来都是在等这一天!

楚津满周岁,楚弦周年祭。

无论怎样,忠义侯府首先派人出去寻找万俟锦瑟,只是天大地大,若是万俟锦瑟一心求死,寻常人也找不到。

左相府也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得到消息万俟夫人震惊的瘫倒在太师椅上,转头看向身边的万俟丞相,便听到万俟丞相吩咐:“府里派人去找!”

万俟丞相声音平淡,似乎看不出担心爱女的样子,或许早在万俟锦瑟出嫁那一刻,万俟家就抛弃了她。

万俟夫人眼中含着感激看着万俟丞相,虽然一年来左相府都未联系过万俟锦瑟,可是万俟锦瑟的消息却是源源不断地传进左相府。

只可惜搜索范围在日城,即使后来转移到城外,终究还是错失良机。

日城紧锣密鼓的搜寻中,万俟锦瑟已经到了北日的西北关口玉门关。

万俟锦瑟到达玉门关后,就在楚弦生活多年的城内漫步,体会这里的一墙一瓦,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就像楚弦还在她身边一样。

万俟锦瑟带着笑容一路闲逛,没有人能看出,这是一个丈夫战死边关的妇人,反倒像是前来游玩的客人。

天色渐渐暗沉,夕阳余晖,格外美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万俟锦瑟沿着城墙一路走来,指尖触摸着城墙上的青砖,经历战争洗礼的城墙,早已破烂不堪,却又有被血染尽的温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