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铁瓦寺(1 / 2)
丁齐突然皱起眉头道:“庄先生,您说的百尖山与铁瓦寺,我好像有点印象。其实我的老家就在那一带,刚才突然想起来,小时候放暑假回村里的时候,听老人们提到过。”
石不全:“哇,失敬,失敬,原来丁老师也是百尖山里出来人!”
丁齐笑着摇头道:“百尖山不是一座山,而是那一片山区,相传总共有一百座山峰……”
一百座山峰是多大一片地方?就是宛陵市政区、泾阳县、宁乡县交界的那一整片山区,丁齐的老家山村也在那一带,其实他们去过的天门洞风景区,同样在那一片山区的边缘。
丁齐小时候听山村里的老人们讲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百尖山的,说是某日地藏菩萨路过,听说这里有一百座山尖,便坐在山头上数,可是数来数去只有九十九个。这时有一位牧童上山看见这一幕,问他在干嘛?菩萨答我在数山头,但是这里不够一百个山尖。
牧童哈哈笑道:“你忘了自己坐在什么地方了吗?”菩萨这才意识到,自己也坐在一座在山峰上呢,刚才只数了周围的,却忘了身下这座山。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铁瓦寺的。据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战败,借着僧人的身份躲避敌兵追杀,曾来到百尖山最高的那座山峰上一座破庙里藏身。那座破庙叫白云禅寺,当时庙中只有一个老和尚。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想起当年老和尚的收留之恩,便派人问老和尚有何心愿。老和尚曰:“只求片瓦遮身。”于是朱元璋便御赐了一片铁瓦,这就是铁瓦寺的来历。
听到这里,水若笑出了声,差点把刚喝到嘴里的啤酒给喷出来了,放下杯子道:“菩萨居然不识数,皇帝只赐一片瓦?这故事编的,也太埋汰人了!”
丁齐也笑道:“乡野传说嘛,什么离奇荒诞的故事都有,就是老百姓过个嘴瘾。菩萨数都数不明白,还不如俺家放牛小子;皇帝无非如此,报恩就赐一片铁瓦,还没我大方呢。聊来聊去,大家都图个心里舒坦乐呵乐呵,很多传说体现出的民间心态,就跟到处都能看到仙女沐浴的景观差不多。”
庄梦周喝了一口酒道:“丁老师,你讲的故事其实另有版本。”
丁齐:“还有什么版本啊?我就是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这些。”
庄梦周不紧不慢道:“话说那牧童哈哈大笑之后,菩萨突然飞上了云端。牧童再一看有点傻眼了,原来菩萨所坐的那山峰也消失了,那就是菩萨本人落座时所化。所以这百尖山真的只有九十九座山尖!”
这回众人都笑了,朱山闲笑道:“您讲的这个版本更扯,想必是有佛家信徒不满意传说中的菩萨怎能不识数,于是又加了这么一个段子。编段子嘛,自古以来的江湖门槛。”
庄梦周:“刚才讲的其实全是段子,但有些事情是可以考证的。唐代确实有位高僧到过百尖山,他叫金乔觉,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传说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铁瓦寺,朱元璋确实去过,但铁瓦跟他没关系,倒是白云禅寺这个名字是他赐的。清朝雍正年间,白云禅寺的大殿屋顶突然塌了,后来重修时便加盖铁瓦。
我去了铁瓦寺,见到了老和尚还有小和尚。老和尚还保留着三块铁瓦残片呢,上面铸有字迹,的确是清代的物件。更有意思的是,铁瓦寺旁边也有一口龙潭,不是山下的龙潭瀑布。”
冼皓:“叫龙潭的地方太多了,庄先生找得辛苦。”
尚妮:“他哪是找得辛苦,我看是玩得尽兴!”
朱山闲打趣道:“幸亏要找地方是龙潭,而龙潭到处都有,假如是虎穴的话,还不知道要往哪儿钻呢!”
叶宗清:“庄先生,您还真上去了,那地方有多高?”
庄梦周:“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吧。”
崔山海:“风光怎样?”
庄梦周:“非常好!那一带有很多珍惜动植物,不少品种甚至是当地特有的,别的地方很难看得见。在临近山顶的地方,还有一片高山流石坡地形,很奇特,一般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才能看见。丁老师说的对,山林里确实有四不像,我瞥见了一眼,还有猴子和豹子呢。
铁瓦寺并不是建在峰顶上,也没有人会把寺庙建在山峰的最高点,那样容易挨雷劈,它从峰顶往下一段距离的山脊窝子里,如今是一片废墟里修的小破庙,有的菩萨干脆就露天供在山崖下面,因为庙实在太小了。
但我在小庙里面确实看见了不少的米、面、油堆在墙角,至于盐,应该都放厨房里了吧,我也没有去翻人家的罐子。山上种了菜,素斋的味道还不错,相当于自助餐吧。”
石和玉:“高峰破庙,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请你吃自助餐?”
庄梦周笑了:“就是自己拿碗去厨房盛的意思,吃完了再到龙潭的下水口自己把碗筷洗干净放回去。人家没问我要饭钱,但我自己不好意思,就在破得掉漆的功德箱里放了二百。小庙虽破,但是风光极佳,尤其是沿途所见风景,不亚于很多方外世界呀。”
崔山海点头叹道:“那的确就相当于一处方外世界了。方外最早出自《楚辞》,形容天地四方之外未知之所,但后来就被用来指代出家人修行的地方。道路艰险难行,无限风光近乎与世隔绝,和我们所在的方外世界好像区别也不大。”
谭涵川补充了一句:“一听高山流石滩这种地貌,就知道至少在那一段是根本没法修路的。”
晏斌彬却对另一个问题感兴趣:“庄先生,您就放了二百块钱,没有给老和尚和小和尚背点米面油盐上去?”
庄梦周一脸歉然道:“不好意思,我没背,还吃了人家的饭。”
晏斌彬:“那些米面油盐都是香客背上去的?”
庄梦周摇头道:“我上山之后才知道不是,被山下那位老和尚给忽悠了。铁瓦寺的香客很少,平常去的最多的是驴友。那些自以为体格很棒、最能作死的野驴子。他们组队第一天上山,第二天再下来,我在当地论坛上就发现了不少招驴友组团刷铁瓦寺的贴子。
铁瓦寺废墟前面有一片空地,非常平整,就是那些驴友野营搭帐篷的地方,他们也可以在那里野餐、自己生火做饭,借庙里的一些东西用。那片空地,其实就是过去大殿的地基。跑到人家地界上这么耍,就算老和尚和小和尚不卖票,驴友们也得留点东西。
他们自己上山也得做饭,当然得带些米面油盐,便留一部分给铁瓦寺。山下的老和尚跟我那么说,估计是也把我当成驴友了,只要驴友供了佛,那也能称为香客嘛!”
朱山闲:“古代很多所谓的名士,好在各地寻幽揽胜,其实也和现在的驴友差不多。那些风光优美的险要野地,假如没座破庙啥的,总感觉就缺了点什么,好像不够意境。寻幽览胜总得有个名头和坐标吧,于是往往先有破庙,而后有驴友。”
丁齐:“古人寻访那些地方,都好吟诗作对啊。”
庄梦周:“现代人也可以写微博、发朋友圈嘛。”
石不全突然一拍大腿道:“说了半天,我终于明白庄先生的意思了。若把铁瓦寺比作响水峰,那我们也是驴友啊!”
尚妮笑着附和道:“对对对,标准的驴友,今后其他方外世界来参观的那些人,也都是驴友,每次得背点东西进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