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43章

1979年7月24日,周一,天气晴朗,早上六七点,火辣辣的太阳就从地平线上爬了起来,早起的人们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匆匆往单位赶。

到了单位没几分钟就被早到的同志询问:“看今天的省报了吗?”

被问的人一头雾水:“没有,怎么,今天有什么大新闻吗?”

“哎,你看看就知道了。”

这样的话在很多单位里响起,半天时间,省报的内容就传遍了大大小小的单位。

高市长坐在办公室里,捏着今日的省报,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是由省报主编路明惠写的一篇调查性报告,占据了头版下方的半个版面,从详实的数据和个别严重的案例,由面到点,详细阐述了如今省城的治安状况。

罗列对比出来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不过是短短半年时间,省城的犯罪率就翻了一两倍。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没有报案所以没法统计的小偷小摸案件更多。

除了这个数据,还有犯罪年轻化和重复犯罪的比例也在增加。据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今年犯罪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降低了许多,未成年犯罪也不少,还有二进宫、三进宫,屡教不改占据的比例也不小。

这个问题远比大家先前以为的还要严重。

“高市长,这是下午开会的资料。”许秘书将一叠文件放到了高市长的办公桌上。

高市长点了点头,放下报纸,表情凝重地问道:“许秘书,今天的省报你看到了吧?有什么看法?”

许秘书知道,高市长这半个小时一直在看省报,而且没翻过面,看的都是同一条新闻。作为一名称职的秘书,他自然也迅速浏览了该新闻。

如今听高市长问起,许秘书思量了片刻,谨慎地说:“路主编的这篇报道值得我们警醒和重视。”

闻言,高市长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继续说。”

许秘书斟酌了一下,说了自己周边的情况:“前阵子,我三表姑从乡下回来,骑车快进城的时候,从田野里窜出来两个年轻人,抓起她车篓里的东西就跑了。那周围都是人高的玉米地,人钻进去根本没法追,只能这么算了。我们邻居的一个老大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有个习惯,天天去公园找人下棋,上个月中旬大白天的被人撬了锁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好在他习惯将钱存银行的折子里,只丢了放在抽屉里的几块零钱和厨房里的精细粮。我个人觉得,路主编所报道的内容确实反映了目前的一些情况。”

高市长轻轻颔首,又问:“你身边这两起案件都报案了吗?”

许秘书苦笑了一下说:“表姑只是丢了一些吃的东西,不是很值钱就没有去报警,老大爷倒是报案了,不过因为是大白天,大家都去上班上学了,没有目击证人,目前还没抓到人。”

“这样啊……”高市长沉默片刻,拿起了报纸,“我去找书记谈谈。”

——

同一时间,这张报纸在市局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路明惠的采访,市局和各分局因为要配合给相关的资料和数据,所以算是知道一点内幕。

等采访报道出来后,看到准确的数据,公安们也很吃惊。最近这两三个月,他们确实感觉到了犯罪的人数和案子都有所上升,但因为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缓慢上升,身处其中,反而没那么敏感了。

直到看到准确的数据对比才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天上午市局就开了个小会,并决定整理资料,向市里面反映一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不过这是领导的事,开完会后,赵东进就跑去找余思雅。

他到省大门市部的时候,余思雅也正在看新闻报道,瞅见他连忙笑道:“赵队,快请坐。”

赵东进揭下帽子扇了扇风说:“弟妹,不坐了,我就是来通知你一件事,还有工作说完就走。胡祥明天就要放出来了,王安被判了一年,你们小心点,要是发现什么不对,及时去公安局找我。”

余思雅明白了赵东进的意思:“你是担心他报复我们?”

赵东进无奈地扯了扯嘴角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路主编的调查你也看到了,重复犯罪的比率在上升,那小子虽然看起来还比较老实,犯罪也是被王安带上的歧途,但防着点总没错。”

余思雅知道,赵东进特意来告知她这件事也是为她好。她感激地说:“好,谢谢赵队,我知道了,我们会注意的,谢谢你。”

“不客气,都是自己人。弟妹你也不用太担心,我们领导已经在整理材料,决定向市里面反映这个状况,以后应该会有相应的措施,等后续的消息吧。”赵东进怕余思雅太过担心,稍微给她透了个底。

听到这个消息,余思雅确实挺开心的,也非常振奋。她由衷地说:“谢谢赵队,我知道了。”

“不客气,弟妹,我还有事先走了。”赵东进嘿嘿笑了一下,匆匆来,匆匆去。

余思雅送走了赵东进,回来后,打电话跟路明惠说了一下情况。

路明惠听后笑了起来:“巧了,市里面的领导也要见我跟孙华英,我在收拾材料呢,一会儿就出发。”

“这样啊,那我就不打扰你了。”余思雅微笑着挂断了电话。

大局上的事有领导处理,从赵东进和路明惠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市里面很重视这件事,已经着手调查了。接下来的工作,余思雅没法插手了,也轮不到她操心。

她要考虑的是赵东进说的情况,胡祥因为是未成年人,又是从犯,初犯,抢劫未遂,只关了几天,教育教育就会被放出来。这小子可能会报复他们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家里那种情况,他们母子找不到稳定工作,没有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连日常的温饱都成了问题,稍微一不注意,他很可能或被动或主动再次走上歧途。

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人先要生存才会想其他。成年人可能还会有其他法子,但对十几岁,涉世未深的半大孩子来说,能走的路实在不多,毕竟这个社会更多的是普通人,像沈建东那么大胆、脑子灵活又能吃苦的才是少数。

对于这样还没从根子上坏透底的未成年人,余思雅很愿意给一次机会,不光是为了她和门市部的职工安全,也是希望将来社会上少一个犯罪者,也少一些受害者。

但直接给胡祥母子俩安排一个工作肯定不行。哪有犯罪做了坏事,反而直接给安排工作的,有这样的好事,那跟胡祥情况差不多的岂不是有样学样了?

这个头铁定不能开,不然后患无穷。

余思雅琢磨了半天才想到一个完全之策。

晚上回家的时候,她将报纸带了回去,给家里的三个孩子看。等他们看完后,余思雅笑眯眯地问他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沈红英和余香香有点吓到了,连忙表示:“嫂子/姐姐,我们以后会听你的,不去偏僻人少的地方,早点回家。”

“嗯,不错,安全第一,钱没了可以再挣,东西丢了可以再想办法买,什么都不及你们自身的安全健康重要,有人才会有一切。你们能认识到这点,我非常高兴。”余思雅先夸了夸两个姑娘,然后又看向沈建东,“你呢?有什么想法?”

沈建东撇撇嘴:“这些人怎么这么傻,抢东西偷东西干嘛,被抓住了可是要吃牢饭的。没钱就去街上摆摊嘛。”

这角度还真是清奇,余思雅感觉好笑的同时又放心了不少,建东这孩子虽然想法多、胆子大,但心里对律法还是有敬畏精神的,心里也有底线。

“可不是人人都会卖东西的,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这一点。”余思雅缓缓解释道。目前信息不发达,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见识也不广,思维还很受局限,很多事情想不到,即便想到了也很多人不会,或是不敢去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