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加入书签

伍常安同情地看着她:“车子不便宜,我们运输公司最便宜的好像也要四万多一辆吧。”

余思雅……

打扰了,告辞,四万多,把他们养殖场账目上的钱全拿出来估计也只能凑出一半。果然,这时候的车子简直是天价。

买不起新的,余思雅琢磨了一下,又问:“那伍同志,你们运输公司有没有旧的,淘汰掉的车子要处理的?”

新的买不起就买旧的嘛,反正司机也是新手,买新的万一磕到哪儿多心疼。不然现在先整辆旧的先用着,让司机先练练技术,等有钱了再买辆新的。

这主意是好,但伍常安并不赞同:“余主任,咱们老熟人了,我就跟你说实话,买一辆车对咱们运输公司来说也不便宜,抵得上一个工人好几十年的工资。所以报废的车子都是用了一二十年以上的,都非常旧了,到处都是毛病,实在不能用了才会报废。这种车子即便还能用,开出去走不了多久可能就突然停了,又得修理。你们养殖场的司机得自己培养吧,经验不够,有的问题修不了,车子停在路上,你还得进城到处找修车的,干嘛给自己找这样的麻烦呢?我劝你再攒攒钱,也别去买太差的车子。”

这算是掏心窝子的实话了,余思雅也不是那等不识好歹的人,她感激地说:“谢谢伍同志你跟我说这个,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花几千块买个车回去,不但帮不上忙,还得添麻烦。”

伍常安见她领了自己的好意,笑着劝道:“可不是,我看你们养殖场的效益越来越好了,照这样下去,再攒几个月应该就能凑齐买车的钱了,你再缓缓吧,也不着急这几个月的时间了。”

余思雅笑笑没多说,是能攒够这笔钱,但四五万买一辆车对他们养殖场来说,还是太贵了。他们的钱还要拿来扩大工厂,进一步增值呢,不可能大半年下来就只见到一辆车子去了。

既然省运输公司这里走不通,那她得想想其他法子了。她就不相信省城这么大,就没有闲置的车子。

“谢谢你伍同志,我再想想其他办法吧,要是能找到货源,到时候如果有空的话麻烦你跟着我去看看怎么样?我不了解车子的性能和好坏,也不知道该不该买。”余思雅诚恳地看着他说。

这是个小忙,伍常安很痛快地答应了:“好啊,不过你想找个还过得去的旧车子只怕不容易。”

“我知道,但总要试试啊,不然以后我们每个月去县城拉粮食就是个大麻烦事。”余思雅无奈地说。

伍常安想想也有道理,不可能为了那么点货,他们省运输公司还特意跑一趟,即便答应去,这运费也不便宜,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我就祝你早日找到合适的车子了。”

余思雅含笑点头:“借你吉言,我还约了人,得先走了,今天谢谢你。”

辞别了伍常安,余思雅坐公交车去了报社斜对面的国营饭店,下车的时候才十一点多,时间还早,余思雅就在附近走了走。等11:40,她提前进了国营饭店,找到服务员点了几个菜便坐到靠窗的地方等着。

这会儿的窗户不像后世那种大面积的落地窗,而是一小扇,余思雅把窗户打开一半,这样就能看到外面了,只要路明惠他们过来,她就能看到。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路明惠三人过来了。见他们过了马路,余思雅赶紧冲三人招了招手。

三人看见她,直接进了国营饭店,坐到她这张桌子上:“余主任,你好早啊,久等了。”

余思雅赶紧站起来给他们三人倒水:“没有,我也刚到一会儿,大家坐。”

路明惠坐到她旁边,崔实和梁叔戎坐在对面。

余思雅放下茶壶跟着坐下,先向三人表达了一番感谢:“路同志,崔同志,梁同志,谢谢你们,周一的新闻我们都看了。得知要开播,我们冯书记把家里的电视搬……”

三人被她的描述所吸引,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在对着小小的电视机欢呼雀跃。这是对他们工作的极大认同。

崔实的笑容也真实了许多:“余主任,你真是太客气了,这是我们的工作,应该的。”

余思雅摇头:“不,崔同志,这对他们很多人来说可能是这辈子唯一的一次最新奇最光荣的体验了。我想几十年后,当他们老了,都不会忘记这段历程,很可能会给孙子孙女讲咱们老一辈的故事呢。”

大家一想,可不是,还真有可能,自己也许在几十年后会成为别人故事里的一部分。

崔实也点头:“余思雅同志,你说得对。”

余思雅顺着道:“所以啊,我想请崔同志和梁同志帮个忙,能不能帮我刻录一份这次的电视报道。报纸之类的,我们公社还能收集起来,这上电视是真没法子了,我们冯书记一直很遗憾,没去县里租借一部相机来拍下这一幕。因而我想从两位这里要这个片子,带回去,留给大家做纪念。至于这个成本,我们养殖场出,崔同志,梁同志,你们看可以吗?”

崔实拧了一下眉:“余主任,不是我们不想帮你,实在是,就算给你刻录一份,你拿回去也没法播啊,也看不见。这不是白花钱吗?”

余思雅坚持:“没关系,现在没条件播,我相信以后会有条件的,还麻烦崔同志帮这个忙。”

现在穷,大家连电视都没有,但再过一二十年,电视、dvd播放机等等都会逐渐普及,那时候不就能播了?

十几年后,当这个片子里的孩子们长大,当中年人头发变白,当老人们步履蹒跚,再来看自己小时候,年轻时候上电视的样子,不是挺有意义的吗?

这对红云公社以及社员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一段影像,这个钱花得值。

在场的另外三人都是文化人,骨子里带着感性的一面,被余思雅的坚持触动,崔实松了口:“那我帮你向台里申请试试。”

余思雅感激地说:“谢谢崔同志,谢谢梁同志,谢谢路同志给我搭线。”

她趁机拿出了笔记本,推了过去说:“崔同志,梁同志,咱们交换个联系方式吧,以后要是我在外面碰到什么有趣的、有意义的新闻,我通知你们。”

崔实接过本子,记下了电视台的通信地址和电话。

余思雅乐呵呵地收了起来,很好,联系方式里又多了两个人。这可是她宝贵的人脉资源,等过几年电视开始逐渐普及了,她就得考虑打广告的事了,有熟人不是好办事吗?

收好本子,饭菜端上来了,非常丰盛,有一个炖的鸡汤,还有红烧肉,清蒸鱼,素炒青菜。

崔实不好意思地说:“余主任破费了。”

余思雅赶紧摆手:“哪里的话,崔同志、梁同志、路同志,咱们乡下偏僻,条件有限,上次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原谅。我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

四人举杯,边吃边聊,话匣子逐渐打开了。

路明惠跟余思雅要更熟一点,又同为女性,话题更多。她聊了几句就问道:“余主任,你这次来省城就是为了电视带子的事吗?那你岂不是下午就要回去?”

“没有,这个只是顺带,我主要是想来给咱们养殖场买一辆车子。”余思雅想到这三人人脉比自己广,赶紧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你们也看到了,咱们养殖场现在要拉的货不少,没个车子太不方便了。我上午去找了省运输公司的同志问了问,最便宜的货车都的四五万,新的我是买不起了,就想找找有没有单位有多余的不用的车子,卖给咱们。”

车子可是个稀罕物,路明惠说:“这恐怕不大好找,你怎么没问问运输公司呢?”

“问了,他们淘汰的都是不能用了的车子,让我去其他地方想想办法。”余思雅苦恼地说。

路明惠有些遗憾:“我也没听说过哪家单位有多余不用的车子,这样吧,回头我帮你打听打听,不过这个事不好办,你别抱太大希望啊。”

余思雅赶紧说:“不会,已经很麻烦路同志了,能打听到自然最好,没有也无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