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2 / 2)

加入书签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点。美国人在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仪式。这个仪式最重要的环节,便是由日本人签订投降书。上午九点左右,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

日本人签完字后,接受日本投降的同盟国代表依次签字。签字顺序,以实力和与日本人的纠葛排定。第一个签字的是盟军最高统帅,美国的麦克阿瑟上将和美国的尼米茨海军上将。随后才是中国的将军徐永昌、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这些人签完字后,才是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一共九个国家的代表依次签字。

签字之后,日本人美国航母上,大量的战机、轰炸机、运输机起飞,遮天蔽日。美国人用绝对的实力,狠狠的羞辱了一把日本人。这些飞机,有的只是用来表演,有的却是直飞日本领土,占领日本的。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老蒋下令举国庆祝。放假一天,悬旗三天。而九月三日,也成为后世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随后,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向此时中国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只是,此时的老蒋,心思已经不在抗日上了,所以,作为投降代表的冈村宁次连作为武器象征的佩刀,都没有呈缴。随后,所有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就近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

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人企图占据中国的所有谋划就此失败。

日本人失败后,原本依附于日本人而存在的势力和大小汉奸,便没了立足之地。正所谓,树倒猢狲散。

当然,这些能投降日本人的猢狲们,其实对日本人没有多少忠心。所谓的对皇军效忠,也不过是看谁势大,便依附于谁而已。在一九四五年,当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时,这些猢狲们便发现日本人这棵大树,实际上已经靠不住了。所以,纷纷暗中反水,和老蒋眉来眼去,秋波不断。情报送的那叫一个勤快。

老蒋能用原本相对于日本军队而言较为疲弱的军队,在反攻时,不断创造击败日本人的奇迹,靠得就是这些三姓家奴的帮忙。而在有大量准确的情报下,老蒋手下的仗才打成这样,其实已经算是丢人了。

毕竟,在战争后期,老蒋手下的精锐师团的装备已经胜过后继无力的日本人了,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却只能和人数少,装备差的日本人进行拉锯战。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理由。

正如后世神剧《潜伏》中的那句话——这个时候的汉奸,是最愿意为老蒋出力了。

而日本人在正式投降之后,这些汉奸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自认为足以自保的“功绩”,所以,摇身一变又成了老蒋手下的官员,所谓的“地下工作者”、“抗战英雄”、“有功之臣”。

不过,正所谓民心不可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早已经被人记在心里。这些人的摇身一变,让民愤沸腾,一首歌谣就此传唱开来——河里漂来的,不如地里滚来的;地里滚来的,不如天上飞来的;天上飞来的,不如地下钻出来的;地下钻出来的,又不如坐着不动的。而这所谓“坐着不动的”,就是指汉奸。

当然,以老蒋能把老张软禁一辈子的小心眼,原来这些投降日本人,和他作对的汉奸,又岂能真的饶恕。他除了想借助汉奸之手,顺藤摸瓜之外,还想等一个能让自己下得来台,毁弃原本对汉奸们不追究的承诺,光明正大出手的理由。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三日,美国《先驱论坛报》的记者安德烈斯在发回美国的报道中写道:“北平至今一切汉奸战犯逍遥法外,继续横行,没有中国政府去管理和制裁他们。在上海我看到的情形也是这样。”中国的媒体也随即跟上,《大公报》等报纸,连续数日撰文,表达民意,要求惩治汉奸。

随后,老蒋才顺应民意,跟原本和他合作的汉奸们撕破脸,大量的军统特务出动。搜捕汉奸的大网就此撒开。

不过,搜捕汉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最大的问题不是找不到,或者是没有名单,而是汉奸的人数太多!中国人从来都讲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在战争期间,太多的人为了谋一口饭吃,当了伪军。

整个抗战期间,为日本人服务的伪军数量,高达二百一十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侵华日军的数量!实在是中国人的耻辱。而这些伪军,虽然说是出工不出力,只为了混一口饭吃。但是仍旧给战局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如果这二百一十万能够扛得起枪的青壮年,转身去对付日本人,恐怕用不了八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就结束了。甚至反攻驻扎在中国国土之外的日本人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说汉奸,这些人当然是!

可是如果说惩治的话,就让人有些犯难了。这二百一十万人的名册,老蒋手头都有。难道要一个个全杀了么?显然不可能!而且,老蒋也不舍得杀这些人,毕竟,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混饭吃的兵痞,但是,好歹也是有过战斗经验的军队。如果用的好,也是一股有生力量!

所以,老蒋让军统抓的,只是首恶。其余的大头兵,则被其大笔一挥,成了自己的手下。日本投降后,老蒋改编的伪军,有二十三万余人。各地保安团以及杂牌军队,有七十七万余人。许多助纣为虐的伪军,改头换面后,便成了正规军。人数总计有百万之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