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调整(2 / 2)
弗雷德里希陛下就成为整个德意志民众心目当中的“拯救者”和“战神”,虽然这位皇帝陛下几乎从来不插手政务,但包括德国人在内,几乎没有人能够违背他的意志……
所以,凯瑟琳元帅说道:“虽然这只是陛下的建议,但我还是做出了决定!”他抬头看着伦德尔,“因为作为一个帝国军人,我们从不怀疑陛下的正确性!”
“难道陛下就从来不会犯错误?”伦德尔已经泄了气,但还是心有不甘地嘟囔了一句。
凯瑟琳睁大了眼睛,注视着伦德尔,眼里暴射出精光,“……可能有,但陛下说的没错,我们的实力占优,可以等,等待本身并不是错误!”
整个的东线战局在进入冬季之前又陷入了停顿,轴心国联军停止了进攻,而苏军暂时也无力发动反攻,战场就归于寂静。
此时的奥皇陛下正在霍尔蒂海军元帅的陪同下,来到位于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帝国海军造船厂视察造舰进度。
事实上,李海顿在这场战争开始后,基本上不太过问前线的战局,反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关注国内的工业生产上。在他的心目中,这场战争的结局,实际上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了,他不认为这场他为之准备了数十年的战争还会输出去。
在这场战争中,轴心国同盟最终能获取多大的利益,完全取决于海洋上的争夺。
目前,德奥两国每年的钢铁产量加起来接近7000万吨,看起来不少,但在人类进入机械化战争的同时,军事上对于钢铁的需求更是成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飞机、坦克、大炮和庞大的运输车队,再加上还得照顾象意大利、乌克兰这样力量孱弱的盟友,德奥两国看似非常可观的钢铁产量还是面临着供不应求的窘迫境地……
就此,德奥两国正在加紧恢复乌克兰和顿涅茨等地的铁矿生产,并且巴库和迈科普两大油田也陆续恢复了生产,加之非洲大陆大部分的资源也被轴心国集团所用,轴心国集团的战争工业依然保持着飞速发展。
在打通了与中国的海上航路后,轴心国所面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二百多万从中国招募的劳工到来,不仅缓解了欧洲工厂的生产问题,还保障了前线后勤线的畅通和物资供应。
“我们没有理由会输掉这场战争,但能获取多大的利益,则要取决于我们船台的效益!”李海顿对霍尔蒂元帅说道,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暗示,意味着整个帝国会最大限度地保证帝国海军造舰所需的原料供应。“和英国海军打仗主要是德国人的事,你们应该选择在南大西洋上去抢夺英国人的地盘!”皇帝微笑着继续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