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2 / 2)

加入书签

当然,这也只是希望。

别忘了,中国舰队早就开进了地中海,还进入了北大西洋,而且中国当局已经在跟马耳他谈判,准备租借一座港口,加上仍然在中国手里的直布罗陀要塞,由中国军队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可以说,中国才是地中海的霸主。

如果中国不肯退出地中海,那么欧洲联邦也只能干着急。

黄瀚林没有立即答应皮诺的提议,而是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欧洲联邦有没有能力控制地中海?

毫无疑问,这个疑问与阿拉伯世界产生了关系。

谈到最后,黄瀚林明确表示,中国没有进军地中海,也没有控制地中海的企图,因为这里离中国本土太远了,也远离中国的核心利益区,至于在马耳他获取军港,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至于地中海是谁的势力范围,中国不可能为了一个盟国去得罪十几个盟国,更不会替欧洲联邦出头。

说白了,就是搞不定阿拉伯世界,中国就不会承认地中海是欧洲联邦的势力范围。

到这一步,皮诺已经没有选择,只能抛出橄榄枝,主动提去跟中国联手粉碎阿拉伯统一运动。

既然是皮诺主动提出来,黄瀚林就不会喧宾夺主。

当时,黄瀚林只表示,中国只关注中东利益,即中国不会容许其他国家在中东有足够大的影响力。

事实上,这是在暗示皮诺,中国不会让阿拉伯世界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

皮诺不是笨蛋,立即就明白了过来,也紧跟着表示,只要中国不反对,欧洲联邦会考虑吸收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与利比亚,并且承认中国在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利益,只是建议让黎巴嫩成为永久中立国,因为在中东地区,黎巴嫩是在以色列灭亡之后唯一的非阿拉伯国家。

谈到这个时候,黄瀚林已经达到了目的,只是他没有立即表态。

当时,黄瀚林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即必须在地中海沿岸地区,设立一道缓冲区,避免中国与欧洲联邦发生直接冲突。结果就是,利比亚与土耳其被端上谈判桌,最终成为了中国与欧洲联邦的利益均分国。

为了把这颗定时炸弹埋得更深一些,黄瀚林还提到,中国不会支持欧洲联邦吞并北非国家,只承认欧洲联邦在地中海南岸的利益,因为北非国家是中国的盟国,中国不会出卖盟国的利益。

显然,黄瀚林的意思表达得不够明确。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黄瀚林肯定是故意含糊其词,让皮诺产生误解。

虽然皮诺在战后就下台了,但是继任者确实误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即认为中国会默认欧洲联邦吞并北非三国。说得简单一些,只要欧洲联邦的吞并行动不越过俄罗斯、土耳其与利比亚,就不会触及到中国的底线。

到这个时候,黄瀚林已经完全达到了目的。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黄瀚林处置欧洲联邦的方式,那就是:欲擒故纵。

不可否认的是,黄瀚林只是完成了战略布局,而一个巴掌拍不响,欧洲联邦何去何从则不是黄瀚林能够掌握的,毕竟欧洲联邦的政权掌握在欧洲人的手里,黄瀚林的影响力再大也不可能让欧洲联邦听从他的指挥。

可以说,只要欧洲联邦妥善处置战后事务,黄瀚林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

比如,不急于完成统一,而是把选择权留给各个欧洲国家的人民,让其他欧洲国家自觉自愿的并入欧洲联邦。比如,不对东欧的领土抱任何野心,让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保持独立。比如,不对地中海存任何幻想,充分利用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对北非国家产生影响等等。

只要做到这些,欧洲联邦绝对能发展壮大。

可惜的是,不管是皮诺、还是那些通过贬低他当上欧洲联邦总理的政治家,都没有能够避免这些误区。

最关键的就是,欧洲联邦和平发展壮大所需的时间太多了。

非常可惜的是,在战后,欧洲联邦的时间并不充裕,因为拖得越久,欧洲联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就越低。

甚至可以说,如果欧洲联邦不能尽快发展壮大,甚至会被战败的美国超越。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欧洲联邦只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也就不可避免的为自己埋下了覆灭的祸根。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瀚林的高明之处,就是一把抓住了欧洲联邦的要害,让欧洲联邦不可避免的沿着他设计好的道路走下去,最终因为迅速膨胀,像超过了极限的气球一样,在盛极之后迅速衰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