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商人(1 / 2)

加入书签

牧浩洋与盛世平算不上熟悉,也算不上陌生。

在瓜达尔港那几年,牧浩洋见过盛世平几次,基本上都投资的事情。盛世平名下的几家集团先后进驻瓜达尔港,承担了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造船厂、物流基地等基础项目的建设工作。二零二七年初,还投资修建了直通卡拉奇的铁路,并且计划在二零三零年动工修建通往伊斯兰堡的铁路。五月份的时候,盛世平还来到瓜达尔港,以个人名义出资一亿三千万元,修建一座综合性医院。

这些投资的规模都很大,对瓜达尔港的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作为军方代表,牧浩洋没有过分靠近盛世平,仅仅出席了一些社交活动,此外就是为盛世平的企业提供安全保证。

通过这些事情,牧浩洋对盛世平有了更多的了解。

说他是爱国商人没有假,可他仍然是以逐利为本的商人。拿瓜达尔港的建设来说,虽然帮了军方大忙,比如在二零二四年投产的水泥厂为港口基础建设提供了八成的水泥,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二零二五年建成的发电厂则为港口提供了全部电能,但是这些项目也为盛世平赚了很多钱,因为不管是水泥、还是电能,都以市场价卖给军方,不是免费提供,同时还借机进入了巴基斯坦市场。

在追逐利益的前提下,盛世平的某些主张与军方并不一致。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修建铁路。虽然铁路也有重大的军事价值,但是军方更看重的是连通到伊朗的输油管道。早在二零二四年,牧浩洋就代表军方提出意见,由盛世平出资修建输油管道,军方给予技术支持,并且帮助他取得两条铁路的专营权。盛世平没有接受这个看上去一本万利的提议,而是坚持由军方出资修建输油管道,并且帮忙获取铁路专营权,他只保证军方有优先使用权。

谈判持续到二零二五年,最终才以双方各让一步收场。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盛世平将出资修建输油管道与铁路线,军方负责从巴基斯坦当局获得铁路专营权,并且在港口规划中,留出一条专用液货码头与三千亩工业园区,无偿提供给盛世平名下的企业使用。

显然,盛世平的胃口更大。

按照他的规划,瓜达尔港是伊朗到巴基斯坦石油管道的终点站,港口建设完成后,他将在此投资修建巴基斯坦规模最大的石油化工园区,然后通过海运,把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等货物运回国内。所有工业项目完成后,瓜达尔港不但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工业中心,还将成为整个阿拉伯海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中心,为盛世平名下的石油企业、特别是国内的成品油销售企业提供四成以上的货源。

中国的成品油市场规模有多大?

二零二五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达到了美国的百分之八十,预计在二零三零年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保守估计,中国国内成品油消费市场的规模在十万亿元左右。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按照行业平均利润计算,成品油市场的年净利润也在一万亿元以上,算上石化行业的话,年净利润在两万亿元左右。

到二零二五年,民营企业在成品油市场的占比仅有百分之三十二。

盛世平肯定盯上了这个市场,不然不会投入巨额资金,在瓜达尔港兴建规模巨大的石化工业园。

牧浩洋并不反感盛世平的所作所为,因为盛世平必须与军方合作。

原因非常简单:中国在全球主要石油消费市场中,对外依存度仅次于日本,而且石油进口总量肯定会在二零三零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因此中国必须扩大石油进口来源。

可以想像,要不了多久,就会为了石油爆发一场战争。

盛世平可以用雄厚的资本建立石油化工园,还能打通运输渠道,但是不可能用钱买到更多的石油。准确的说,不可能以他的理想价格,获得更多的石油。如果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就没有利润可言了。

中国的发展需要石油,而盛世平也需要更加稳定的货源。

在共同目的的驱使下,盛世平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军方搞建设,甚至通过建设影响军事战略。

就拿瓜达尔港的建设来说,盛世平一直在做亏本买卖。

虽然前景非常美好,但是到牧浩洋离开的时候,盛世平已经投入了上千亿元,而利润还不到投资的十分之一。即便乐观估计,也要到二零三五年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而且前提是伊朗的货源不受影响。

显然,盛世平在瓜达尔港搞建设,短期目标不是为了赚钱。

作为商人,他非常清楚,只有中国军队在瓜达尔港站稳脚跟,才能进军中东,也才能为他开辟新的货源。

显然,盛世平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商人。

在他这个级别上,商人的利益已经与国家的利益高度重合,只有实现国家利益,他的商业帝国才能发展壮大。

正是如此,牧浩洋不但不讨厌盛世平,还觉得他是可以合作的伙伴。

持这种观点的不仅仅是牧浩洋,还有黄峙博。

虽然军队吃“皇粮”,但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某些时候,需要外来力量的帮助,也需要跟外来力量合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