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决战的战列巡洋舰(2 / 2)

加入书签

载洵悻悻道:“那南洋海军要成军了,北洋海军呢?”

他始终认为重建北洋水师,进而成为北洋海军,才能够显示他作为海军大臣的功劳,否则的话,这些功劳可都是南洋衙门的。

“这不是还没成嘛,八字还没一撇呢。这日本人在叫,英国人在喊,外交压力也是不小。不就是订造一艘主力舰嘛,用得着如此气急败坏。”

随着报纸的宣传,以及有识之士的指点,许多人都清楚了大清拥有一艘如此巨舰背后代表的意义。

意味着从此以后大清海军能够真正成为海军,而不是水师,意味着日本的海军造舰计划需要改变,意味着列强国家都需要重新审视大清在他们眼中的地位。

就如同当年定镇两舰正式服役之后,整个西方为之瞩目,对大清的评价瞬间提高了几个等级。

拥有了如此一艘巨舰,也能提高朝廷在国内民众心中的形象,对于千疮百孔的时局无比重要。

这一艘巨舰能够凝聚国人的爱国心与荣耀心,成为真正的国之利刃。

载沣是抱定了顺其自然乐见其成的主张,将日本与英国的外交压力都给推卸掉,交给南洋衙门全权处理。

于是,日本人跟英国人又吵上了程德全的门,朱尔典更是准备亲自出马,找程德全与李安生洽谈。

德国自然是乐意看到中国拥有制衡日本的能力,也乐意见到英国佬心急火燎,所以很爽快的答应了订造战列巡洋舰的要求。

也就是说,只要能付钱,造舰不是问题。

李安生向德国方面提出了将“塞德利茨”级进行升级,考虑到日本与英国的同盟关系,日本很容易从英国得到更大口径的战舰,以及舰炮制造技术,“塞德利茨”级并不能肩负中国海军的重任。

其实“塞德利茨”级战列巡洋舰还是相当出色的,但是面对日本马上就会向英国订造的“金刚”级,还是有些相形见绌。

中国与日本的海上关系就跟德国之于英国有些类似,日本是个岛国,虽然没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庞大的海上运输线以及与琉球、台湾的联系,使得战列巡洋舰大有可为。

除非日本出动“金刚”级,不然的话,他们的交通运输线永远无法得到安全保证。

李安生其实是倾向于向英国订造战列巡洋舰的,单纯从破交上来讲,英国战列巡洋舰也很适合中国。

英德两国不同的海军战略使得两国的战列巡洋舰风格有所不同, 由于英国的海外领地和利益众多,所以战列巡洋舰的首要任务是以高航速保证对海外分舰队的支援,特别是应对以装甲巡洋舰为主的德国袭击舰队,其次是作为主力舰队的前哨。

可以说英国战列巡洋舰是一个“巡洋舰杀手”的角色,只要保证对其他国家巡洋舰的绝对优势即可。但是德国并无海外利益需要主力舰保护,战时的海外分舰队就是作为袭击舰四处游荡,只要出动装甲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即可。

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完全是作为主力舰队的前卫,甚至需要参加主力决战,所以角色定位于“快速战列舰”。

考虑到中国有时候也需要突破日本海军的封锁,有时候需要进行一定规模的主力决战,要保持对日本主力舰的压制,似乎德国战列巡洋舰更为合适。

为此,李安生提出了将“塞德利茨”级进行升级。

他想到了后世历史上德国的“德弗林格”级,这是一级号称“不沉之舰”的战列巡洋舰。

“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是一战中德国最好的战列巡洋舰,南征北战,威名赫赫,曾经在日德兰海战中击沉了两艘英国战列巡洋舰,自身中24发大口径炮弹而不沉,其中4发可是15英寸巨炮的杰作,可想而知这一级舰的生存能力。

它采用平甲板舰型,设计排水量26600吨、满载排水量31200吨,8门50倍口径的305毫米主炮沿甲板中线布置,以双联装分别布置在首尾两端,虽然相比同期的英国战巡主炮口径偏小,但是有更快的射速。

有一艘这样的战舰,基本上能够与日本海军主力舰纠缠,即便是日本即将向英国订造的“金刚”级,也就是英国如今最为先进的“狮”级改进型。

这艘战舰与同时期的英国和美国主力舰结构很相似,这也是李安生所看重的地方,将来要与日本海军决战,不仅需要航空母舰,同样需要战列舰,得到这艘战舰,将来自己建造战列舰技术上的门槛就要少一些。

他将后世“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一些特点,以及技术要领,甚至还画了一部分图纸交给了德国方面。

这些图纸都是根据胖叮当提供的各种图纸汇总的,还经过分析,处理,得到了许多详尽的数据。

他同时还提出了这艘建造型号为“泰山”号的战舰能采用油煤混合燃烧动力,这个时代舰用蒸气机正好出于燃煤和燃油的交替阶段,没有海外石油产地的的德国基本使用燃煤锅炉,这也是对德国的一项挑战。

油煤混合燃烧动力也就是以燃煤为主,燃烧时向炉腔内喷洒重油增加效率。

李安生更想得到燃油锅炉技术,但是考虑到英国方面并不会提供这项技术,只能作罢。

或许用这艘向德国订造的战舰来刺激引诱英国,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英国佬自己都没有建造全部使用燃油动力的战舰。

不过,李安生倒是很快就得到了一个让他啼笑皆非的消息,日本受到了刺激之后,居然立即下了决断,向英国订造磨蹭已久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

日本由于经费问题,一直在犹豫,毕竟英国的“狮”级战列巡洋舰造价高达200万英镑出头,超过两千万日元,这可是一笔大数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