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要挟工厂的技术大拿(1 / 2)

加入书签

每个月整个754厂的工资都不到十万块,他们的研发经费直接就在大半年的时间内,或者说半年的时间内耗费了两百万,这样的责任,陈向伟也不敢继续了。

就连郑浩,都是有些纠结。

如同鸡肋一样,继续搞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成功,这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不知道还要填进去多少。如果不搞,前面的投资就打了水漂,这对于整个基地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最后,跟陈向伟以及754厂的众位领导们一商量,觉得把这个事情丢给刘主任最合适,毕竟,九院里面的机械加工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九院就搞不出来,整个国家的军工系统里面就没有几个单位能够搞出来了。

刘一九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跟着向生产车间里面走去。

大坞坩埚的生产,需要的设备并不是太多。原材料从蓝钨到纯钨粉的生产,都是自己在负责,装粉的时候,采用一根钢芯模具定位,然后再在外面弄一层厚橡胶,最外面再用钢圈固定,这样钢芯跟外面的钢套之间就有着一个很宽的缝隙,工人在装粉的时候,必须得时刻关注着钢芯跟钢套之间的距离,否则装出来的坩埚毛坯就会一边厚一边薄。

三两个毫米的偏差问题不大,在等静压之后还会进行粉坯加工的。到时候以钢芯定位,加工出来的粉坯壁厚就会变得均匀。

脱模,这是一个最为容易出问题的事情。

钢芯下面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拉环,在进行粉坯加工之后,就靠行车用钢丝绳吊着,然后在人的操作下,缓缓上升,吊到一定的高度,由人力逐渐把一米多高,重达一吨多的工件带钢芯靠着重力以及人工的力量缓缓地把整个带模钢芯旋转180°,最终靠着粉坯自身的重量以及内部的拔模角度,缓缓地让中间的钢芯模具上升,分离毛坯以及钢芯模具。

在这个过程中,靠着人力掌握翻转,一个人居中调度,四个人掌握四个吊环的位置,必须配合好,整个带模的粉坯因为重心位置在最顶部,因为钨的密度是钢的两倍多!整个大坞坩埚的重量,都是集中在实心的顶部。

稍有不慎,就会因为配合不协调,而使得在人力翻动的过程中重心偏离过快而直接掉下来,到时候整个粉坯就会掉下来,工件报废是小事情,伤着人才是最难以解决的事情。

刘一九很想用机械的力量来翻转,但是在这个时候,设计专用的设备,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人力,才是最为适合的。

“刘主任,前面的工艺,都不是问题,主要是用重型卧式车床加工外圆的时候……”进入空旷的机械加工车间里面,一台看起来有些短粗笨重的重型车床静静地握在车间的一角,这台重型卧车,本来只是一台c61125的苏联进口重型卧式车床,回转直径1125毫米,理论上能够加工直径1.125米的回转体零件。

整台机床的高度,导轨跟地面平齐,床身直接就埋入了地下。即使这样,从卡盘最顶端到地面的距离,也是比一个人还要高上不少。

虽然大钨坩埚的直径只有七百多,不过加工外圆的时候装夹,普通的卡爪因为太短不会有任何的作用,必须自己加工加长卡爪。这样就使得整个工件的回转直径扩大到了1.5米左右。

“你们这内孔没有加工啊!”刘一九看到车床旁边银白色的大钨坩埚,不由皱起了眉头。

不是说内孔已经加工了么!

“刘主任,内孔确实没有加工。由于烧结时候的变形量没法控制,再加上坩埚从底部到顶部壁厚不一样,变形量也就不一样,所以……”陈向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加工内孔没有问题,那只是理论上的。

毕竟四个卡爪夹持外圆,远比只有五个点受力,而且还是在口壁处跟底部中心受力的位置,最终数百公斤的重量全部是在口壁处以及中心位置的这两点上面。

“刘主任,我认为这个根本就没法这样加工,工艺都是不对的。只有用立车进行加工才是合适的!”刘一九正打算说话,原本站在旁边的一名四十多岁的车工摇着头说道。

这是七五四厂车工技术最好的工人,岳林。

身为七级车工的他,虽然没有达到车工工种最为顶级的八级,不过技术实力,在整个七五四厂里面,可以傲视很多人的,有时候跟其他兄弟单位组织技能比拼,前三他是保持得很妥当。

如果不是因为没有业务,各个厂没落了,或许早就成为了车工最顶级的八级工。

刘一九转头看了一眼岳林,对于厂里面的顶级技术力量,他还是了解的。

“用立车?你能够告诉我,底部跟口壁处都不平整的情况下,数百公斤的重量,怎么解决?找正问题又是如何呢?靠着垫低点?”刘一九还没有说话的时候,郑浩就冷冷地说道。

这话倒是让刘一九诧异了。

郑浩这个家伙什么时候懂得这样高深的技术问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