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者的爱情 第59节(1 / 2)
老友问方穆扬是否还在画画。
老方说还在画。业余画画,专职当服务员,后一句没说。
方穆扬就是这时出现为外国友人上菜的,这桌的菜码是早已定好的,方穆扬上完菜,便简单地介绍菜色。他在餐厅干了多时,已经能够熟练跟人介绍菜单上的菜品。
乍然在工作单位见到老父亲,方穆扬并没表现出意外。老方因为提前知道逆子在这家饭店工作,也不算太意外。
父子俩各自安于现在的身份,有默契地没有相认。
老方觉得逆子一定会为今天的遭遇感到不好意思。在父亲跟人会面的饭店,而他作为服务员出现,虽然逆子面上并没表现出来。
老友对这个服务员的介绍很满意,在结账时付了一笔很客观的小费。
老方看着拿小费的儿子,一阵心酸。
两人相谈甚欢,老友提出在回国前一定要和老方的家人们见一次面。
和老友告别后,老方就一直思考逆子的职业问题。回到家,老方并没提出在饭店偶遇儿子的事。他面色凝重,穆老师以为他是因为会面引发的不快,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方却闭口不谈会面,只说:“要不是因为我的问题,儿子也不至于现在做服务员。”
穆老师劝慰他:“服务员也很好,能够自食其力就没什么可丢人的。”
“人还是应该发挥所长啊。”虽然他儿子做服务员确实做得不错,但于老方却很心酸。他对服务员很尊重,但对服务行业始终存在着偏见。
老方对托人情找关系这一套向来很不屑,此时见逆子如此这般,也不禁动了念头。但他的原则立了几十年,一时也不好放弃。
晚上,老方又吃到了逆子从餐厅后厨带回家的菜,以往觉得可口的饭菜此时只觉无味。
饭间老方说保姆他已经找到了,明天就过来,儿子儿媳以后就不要往家里带菜了。
自从费霓和方穆扬住进来,费霓便强迫方穆扬和自己一起承担刷碗的责任。几次之后,穆老师便让老方去找一个保姆。老方因为早有准备,很快就找好了,说定明天来上班。
饭毕,老方把逆子叫到书房,“你这服务员先不要做了,要是钱不够用,我可以先给你用。”
“您这话当真?”
老方用沉默表达对儿子这句问话的不屑,竟然质疑当父亲的会骗他。
“那您先给我一千块钱。”
老方没想到逆子这么快就答应了,还如此直接地提到了钱,一千块不是小数目。
“你要这钱干什么?”老方思考之后便说,“你住在我这里,不用交伙食费,按理说不会有别的花费,如果有,你可以跟我提出来,我酌情考虑看是否给你。”
方穆扬笑:“借个钱这么麻烦,您还是自己留着花吧。我就知道您借钱这事儿是个幌子,等我真失了业,您一分钱也不会给。”
第83章
老方不知道这是逆子的激将法还是他不信任自己,最后把逆子要的钱减半,决定先给他五百块。
他以为儿子会嫌少,没想到方穆扬说:“我刚才跟您开玩笑呢,我现在已经成年,理应自食其力,怎么能平白无故地要您的钱?”
这倒显得老方刚才小气了,他说:“你如果真有困难,做父母的也应该对你有所扶持。”
“刚才您说到伙食费,倒提醒我了。”方穆扬掏出五十块钱给老方,“这是我和费霓下个月的伙食费,先提前给您。”
老方说:“你们在家吃饭不用付伙食费。”
“您这是嫌少?”方穆扬和费霓只在家吃两顿饭,一个月的伙食费根本用不了这么多。
“赶快收回去,你们在家吃饭,我难道能让你们出钱吗?”
“您就应该让我们出钱。”方穆扬说:“我都成年了,怎么能白吃您的饭,以后每个月我都要给您交伙食费。”
老方并没有处理此类这种情况的经验,他比较习惯拒绝。
接下来方穆扬说的话就在他的经验之内了。
方穆扬很理所应当地问自己父亲:“对了,您也补发工资这么多天了,什么时候把我成年前的伙食费补给我?您给我伙食费就行了,其他的成长支出我就不跟您要了,您把本金给我就成,不用给利息。反正您也没拿着利息。”他当年只在家里吃到小学毕业,还饥一顿饱一顿的,他的爸爸至少要补给他中学六年的伙食费。老方的工资里有一部分是他成年前的伙食费,如今工资补发了,伙食费自然也要补给他。
老方的心情变了再变,他主动给逆子钱和逆子要钱他再给,还是不一样的,后者搞得跟他欠儿子钱一样,虽然也确实可以这么理解,那几年他确实没尽到抚养义务。为了占据主动权,老方在沉默中想出了一个勉强应对之策。
“你今后六年在家吃饭,伙食费就免了。”
“您工资是一次性补发的吧。”
“你想要多少钱?”
“那得看您抚养孩子的标准是什么了。您多考虑几天,钱我不着急要。”方穆扬又把五十块钱揣回自己的口袋,“您算好了,从里面刨除五十块钱再给我。”
方穆扬回到卧室,费霓正在桌前看书,她听见门响,问方穆扬:“谈什么谈了这么长时间?”
“我爸要把我中学六年的伙食费补给我。”
“中学的伙食费?”费霓诧异,“你不会真要了吧?”
“当然得要,要不我爸于心有愧。我为了让他安心也得要。”
“你象征性地要个一两百就好了。”费霓觉得她公公补发的工资一点儿都经不住花,先是给了她两千块,又买字画又买善本的,就算捡漏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如今又要请保姆。
方穆扬笑:“那不成老头子虐待我了?每月拿出不足百分之一的工资养他的儿子?”
费霓踮起脚拿手指在方穆扬耳根刮了一下,“你啊,总是有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