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废太子家里诡秘的失火(1 / 2)

加入书签

贾云岫则询问护卫:失火地点在哪个房间,为何失火,是否有人故意放火。

护卫一一回答:失火处是郡王妃的书房,看似是王妃看书睡着忘了熄灭蜡烛而失火,没有谁故意放火。

也对啊,谁会故意杀了郭辰的王妃沈萼呢?沈萼平日与人往来很少,不与人为友也不与人为敌,所以谁会故意失火杀害沈萼呢?

但现场确实有一句女尸,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了,只能根据她身上的首饰来判断那是沈萼。

“皇后娘娘请别靠近,这女尸十分可怕。”护卫提醒道。

贾云岫会害怕什么呢,在她看来:活人比死人更可怕。

此时的郭辰,又是在恐怖中说着胡话了,估计是昨晚又被下着了。穆芦在一边安慰着:“郭辰不要怕啊,母妃来了。”还骂着:“这沈萼真是个害人精,一脸的克夫相,让郭辰失去太子位,现在还在家里闹出了火灾!”

“素妃说谁是害人精?当初是素妃要娶我家女儿为太子妃,现在却说我家沈萼克夫。沈萼都死了,素妃却说她害得夫君失去太子位。我还没说越郡王克死我家沈萼呢!”这么大胆地与当今皇上的宠妃对峙,是谁啊?

贾云岫回头看,这是孙大人和孙夫人,可能也是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才过来的吧。

穆芦哪里受得了有女人这么与她对着说,就吵了起来,泼辣起来:“你们还说什么?郭辰娶了沈萼后就没有好事……”

孙夫人不是好欺负的,把穆芦每句话都顶了回去,很难见到这么爱女的母亲,也这么勇敢。不过这也说明了孙夫人不把穆芦放在眼里,穆芦的臭名远扬,谁都瞧不起她。

孙夫人最后一句:“我家沈萼这辈子是嫁错了人了!”

这话可足够孙夫人被判刑了,贾云岫不能让此事再进行下去,她想要保护孙夫人,于是呵斥道:“吵什么?这还有点样子吗?一个后妃,一个一品夫人……”

孙大人也出面将孙夫人拉开。穆芦却要争个强,还骂着,贾云岫下令:“将素妃拉开!”

暂时停止了这争吵。首先该安抚的是孙大人夫妇,他们是失去了女儿啊,贾云岫只有过去说一些节哀顺变的话,还有:“本宫代素妃向孙大人和孙夫人道歉。”

“皇后娘娘,此事与你无关,您就别费心了,是我家女儿命苦。”孙大人悲痛地摇摇头。

贾云岫只好暂时走开,让穆芦回宫,否则会闹出更大的可笑事情来,现在就看郭辰怎么样了吧。看他的样子是伤得不浅啊,估计又是要失心疯了。

贾云岫安排处理现场后就回宫了,为沈萼的死只有哀叹:这女孩命苦,嫁给了不疼爱自己的丈夫。

再想想今日孙夫人与穆芦的大吵,穆芦会将此事告诉皇上郭启勋吧?那岂不是害了孙夫人?

不过话说回来,今日穆芦泼妇骂街是给皇家丢脸了,如果皇上郭启勋因此而处罚孙夫人,那是会让孙大人心寒,让朝臣心寒的。郭启勋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吧?只怕郭启勋因为这件事而迷糊了脑子将孙夫人下狱,那就麻烦了。

好在郭启勋还是将国事看得更重,派人去孙大人家里表达了歉意。这样也就够了。

皇家又一重大事件发生在了郭辰身上了,似乎是郭辰这辈子就成了个笑话了。贾云岫对此,讽刺郭辰活该,但又可怜那个沈萼。

说来此事虽是偶然,但也有些奇怪,这火灾女尸,其实无法判断是谁,只是通过这首饰来判断是沈萼而已。

那个孙夫人并不是沈萼的亲生母亲,而是沈萼的嫡母,沈萼的生母已经去世了。难道孙夫人十分爱护这个庶出的女儿?

这些也只是贾云岫的猜测而已,她不是办案的人,所以不想去断定某些事。就好像她那冤死的儿子郭柠郭佑,贾云岫至今都没有帮他们找到证据来将凶手绳之以法。

那对于沈萼的事,还是算了吧,让这姑娘入土为安吧。

贾云岫进入到她接下来的事情——整理后宫的嫔妃。不过在这事情之前,遇上了郭觅的侧妃临盆。

太子的侧妃临盆,这是件重要的事情,郭启勋很看重。因为郭觅的正妃已经生下一女儿了,那么郭觅的侧妃要是生下一儿子就好了,这保证了两代继承者了。

郭启勋与贾云岫提到这件事的时候,随意说道:“郭觅要是不合我的意,那么直接让孙儿来做储君也未尝不可啊。”

贾云岫听着,没直接回答,只是说着她该说的:“我去看看这侧妃的情况。”

看郭启勋的样子,其实他对郭觅也不是很满意的,这也可理解,郭觅的硬性条件缺失啊,首先郭觅的生母穆苇可以说是十分令郭启勋讨厌的,其次郭觅不是郭启勋亲自教导长大的。

这两个条件就注定了郭觅将不会很受郭启勋的喜爱,现在只是郭启勋没得选择,郭觅才有幸被选为了太子。就这样。

贾云岫以前觉得郭启勋有“杀母立子”的想法,就是杀了穆苇来立郭觅为继承者,那现在,难道是有“杀子立孙”的想法?万不得已的时候,郭启勋会杀了郭觅而立郭觅的儿子为继承者吗?

郭启勋还真是想得出来啊。其实他有更好的选择,只是他不愿意去做罢了。对于郭启勋的想法,贾云岫也不想去多评论,只是觉得冷。

去东宫看望那有孕的侧妃吧。好像贾云岫对那侧妃还不熟悉呢。郭觅娶了好几个侧妃,为的就是要给他传宗接代,多添些儿子,这样可得郭启勋欢喜。

贾云岫是不会去伤害郭觅的孩子,但是郭觅你要是敢做出伤害我贾云岫的事,我是不会对你有丝毫手下留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