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4 飞来横财(一)(1 / 2)

加入书签

当天晚上,陆一伟将许半仙的尸体运回住处,以子嗣的名义为其守陵。周三毛和李海东则在村里张罗,按照陆一伟的意思,要风风光光送许半仙走。

出殡当天,陆一伟为其披麻戴孝,溪口村的人都赞不绝口,称赞陆一伟重情义,有仁义。按照许半仙遗愿,陆一伟将其与祖先葬在一起。

整理遗物时,许半仙竟然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辛劳一辈子,就这样惨淡收局。陆一伟将遗物焚烧入墓,将一圈羊全部放生,而老黄狗和黑猫无论怎么赶都不走,卧在门口等待着主人回家。

陆一伟将大门一锁,窑洞上方的枯枝艾草随风飘荡,空荡荡的院子毫无生机。他将院子里堆放的稻草堵在门口,一步三回头离去了。而老黄狗和黑猫依然守候在那里,此起彼伏地凄惨叫着……

送走许半仙,已经是初六了,原本打算的事情一件都没办成。极度悲伤中,他拒绝各种活动,躲在家里为许半仙祷告。望着那个黑黢黢的盒子,陆一伟几次想打开,可一直没有勇气,睹物思人,更加伤心。

经过一番激烈思想斗争后,最终还是开启了盒子。只见里面躺着一个大红本存折,还有一块上海牌手表,以及一沓泛黄的纸张。

陆一伟缓缓打开存折,上面有12万元的存款。数目并不算多,可对于许半仙来讲,这是他一生的积蓄。既然许半仙交给他,就是由他处置遗产。陆一伟完全占为己有,但他不打算这么做。

手表上的时间停止在11点20分,陆一伟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时间居然与许半仙死亡的时间分毫不差,难道这是冥冥注定?

再拿起泛黄的纸张轻轻打开,一张张查看。先行打开的是一张民国年间的田房地契,印有西江省财政厅印发纸契,详细记载着田房四至,粗略估算下应该有30余亩,不愧为大地主。持有人是“许邦文”,应该是他祖父,落款是民国七年八月,盖着篆书雕刻的大红印,依然清晰可见。

这张地契在如今毫无用处,一文不值。许半仙之所以一直保存着,是想守住祖业,可早已更迭朝代,只能追忆。

再打开一张纸,是一份书信。陆一伟越看越心跳,看到落款的名字更把他吓了一大跳。竟然是某位开国大将写给许绍卿的。陆一伟推测,这位许绍卿应该是许半仙的父亲。信中多次提及在留学法国时的深厚友谊,并草草说明当前的形势,不让其回信。最后一句:“奈何今日,何复相见?!!!”落款时间为1959年元月。

一个问号三个感叹号足以说明写信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估计这辈子是不可能相见了。而且许绍卿的身份特殊,这位开国大将是冒着多大的风险写得这份书信,可想而知。

许半仙如果拿着这封信找到这位平反的开国大将,不说荣华富贵,至少后半生不用如此劳作,安享晚年,而他没有。陆一伟没有经历过那段血雨腥风,体会不到当时有多么的恐怖,不过许半仙被逼疯的事实他还有所了解。或许,他不想回忆那段岁月,一直珍藏起来。

一张黑白老照片显现出来。只见上面的人个个面无表情,坐在照壁前拍下了这张珍贵影像。上面有二十多个人,陆一伟一眼就找出了许半仙。只见他身穿西装,戴着领结,梳着中分,手里拿着一根拐杖,脸上流露出放荡不羁的表情。而其他人男的穿着大马褂,女的梳着发髻,怀里还抱着孩子。

陆一伟不知道照片中的人现在谁还在世,或许都已离世。就算在世,也是耄耋老人了。

放下照片,又是一封书信。信封上的邮票和地址吸引了陆一伟,居然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时间是1986年6月。打开信,陆一伟先看了下落款,名叫许德枕,应该是许半仙的兄弟。果不其然,许德枕在信中询问家里的情况,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并向许半仙发出邀请,要他到美国去。

陆一伟猜想,许半仙并没有回信。如果回信了,对方不可能这么多年不回来。

最后一张纸,字迹潦草,简简单单写了几行字。写着:“祖坟右手边第三棵柳树下,请在我死后取出妥善保管。如果将来遇到我后人,请转交。如果遇不到,无偿赠与有缘人。许德志,1998年12月。”

时间是98年,说明许半仙早些年就写下了这份遗嘱。难道早已知道自己的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