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文斯通(2 / 2)

加入书签

他们兵分两路,桑塔得把车上的几位游客送往瀑布游玩,之后这些游客会走过维多利亚瀑布大铁桥去观看另一面的维多利亚瀑布,大铁桥是连接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之间的单向交通要道,大桥两端便是两国的海关,中间就是两国边境,正中是世界第二高蹦极跳的站台,只需160美元,就可以感受凌空而下的飞翔。

桑塔只负责导游完赞比亚这边的行程,这些游客从大铁桥进入津巴布韦后,将前往津巴布韦的瀑布城,不再返回博茨瓦纳。

而桑塔则在赞比亚这边的利文斯通用手机和马力、秦弦子联系,等他们带着两个孩子游完瀑布后,把普拉送回来给他,他再带着普拉回国。

当然,还有跟屁虫爹,还不知道到时要不要让父女见面,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到时再说。

盼星星,盼月亮,两孩子终于看见马力和秦弦子骑着摩托来到加油站,普拉暂时摆脱了逼婚的老爹,一下子就放飞自我,又重新露出可以点亮整个世界的笑容,跑上前去迎接他们。

马力则用床单把爬到后座上的拉巴哈绑在自己后腰上,这才正式上M10号公路,一路向东骑行60公里,到达利文斯通。

这个城市的名字是为了纪念英国探险家利文斯通,他是维多利亚瀑布和马拉维湖的发现者,非洲探险的最伟大人物之一。

现在这个城市主要就是依赖维多利亚瀑布的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人口10万+。物价贵得可以,反正不指望有回头客,城内干净整洁,基本都是一、二层高的房子,他们随机找了一家英国人开的客栈入住。

老板哈瑞是位六十多岁的老绅士,同时,也是利文斯通的崇拜者,自从秦弦子一伙踏进客栈的大门,老先生就喋喋不休地唠叨利文斯通的英雄事迹。

为了吃上免费的午餐,大家只得坐在餐厅里边吃,边让老先生给大家上历史课,老先生把利文斯通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语气中满满都是对这位英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探险家的自豪感。

利文斯通28岁来到非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的探险事业,前往未知的非洲蛮荒之地,历经炎热…疾病…食人族…丛林…被一头饥饿的狮子严重咬伤,什么都不能阻挡他的脚步,接着是重病缠身,肺炎、霍乱、热带溃疡不断地折磨着他,所有的困难都无法使利文斯通屈服,在之后的30年里,他用自己的双脚艰苦跋涉了46000公里。

这位当時已经五十多岁的老人再次向西探索,孤立无援,已经到了弹尽粮缺的绝地,甚至连日常书写的纸张、笔墨都已用尽。无奈之下,他把隨身所带的一份英国报纸裁成书本大小的纸张共六十四页,并用野生的红色草莓制成醤汁,以此写成了一部日记,这就是出了名的“1871年探险日记。”

后来,利文斯通失踪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当时英国媒体《伦敦环球报》确认著名探险家利文斯通已经去世了。而纽约的《纽约先驱报》老板却不相信这种说法,并且想通过证明这是假新闻的方式来羞辱他的报业竞争对手《伦敦环球报》。

于是,《纽约先驱报》老板就给其属下记者亨利。 斯坦利下达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带领一支探险队去非洲大陆寻找利文斯通。在当时,到“黑非洲大陆”内部探险是十分艰难的任务,但斯坦利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组建了一支探险队,向西进入到了非洲内陆。经过近8个月时间的旅行,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在坦桑尼亚坦噶尼喀湖岸边的小村庄乌吉吉村发现了利文斯通。

1939年,美国还拍摄了一部电影来纪念这段一个白人寻找别一个白人的传奇故事:《斯坦利与利文斯通》。

尽管斯坦利极力劝说利文斯通离开非洲尽早回国,在尼罗河的源头之谜没有破解之前,利文斯通是绝不会离开非洲的。利文斯通继续探索卢阿拉巴河,然而还是无法找到与尼罗河的连结;利文斯通回到班韦乌卢湖,探寻其它可能往北的支流。

一息尚存,探索不止,这就是一个探险家的生命追求,1873年5月4日的早晨,在赞比亚班韦乌卢湖的南岸,人们发现利文斯通跪着祷告时过世了,他死于痢疾所造成的内出血和疟疾。

利文斯通去世了,但是他的传奇依然在继续,先前探险中收养教化的两个非洲仆人朱玛和苏西,深知他们的主人的心应该永远留在非洲,他们将利文斯通的心脏挖出埋在附近的一棵树下,将他的尸体晒干成“木乃伊”。

他们带着这具干尸连同他的日记,跋涉一千多英里,经过九个月最终抵达桑给巴尔,最终把尸体和日记交给了当地的英国教会,並最终得以运回英国。没有他们俩的尽忠努力,就没有那部日记存留于世,这二位对主人忠心耿耿的非洲人值得我们永远的尊敬和纪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