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鉴宝比试完(1 / 2)

加入书签

整个古董房内死寂一片。

霍三建死死的盯着展示台上那个全新的人物罐,上前再三确认,甚至用了仪器检测,待得确定这真的是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后,整个人眼中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元青花大罐是全球仅存的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创造于帝王大举建功立业时期,如果说元青花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么元青花‘鬼谷下山’瓷罐则是开天辟地的稀世珍宝,是建功立业的霸业之罐,它是帝王贵族的特享,身份品位的象征!

霍飞星也是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元青花人物故事瓷是中外藏家梦寐以求的无价之宝,千年来无数人尝试仿烧,但从器型、画风、神韵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原型相比。

此物对工艺的要求极为严格,对瓷土、进口青料、釉面光洁度、造型精确度、画风甚至器物烧成后的尺寸、厚薄、重量等精准度极高。

烧制工艺更加艰难,手工制坯、手工绘画、柴窑烧制,前后经过数百道复杂工序,每一道工序的要求近乎苛刻,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窑瓷器烧制失败,成品率不足5%!

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使用进口钴料苏泥勃青绘制,青花纹饰共分四层。

第一层颈部:饰水波纹!

第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

第三层腹部:‘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

第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主题画面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壁画里的一行人与山色树石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可谓是旷世之作。

只可惜,稀世珍宝元青花《鬼谷下山》瓷罐产于华夏,却因为战乱,流失海外,不能收藏在国内,成为国内文物保护学家和收藏家们最大的遗憾。

周防尊看着展示台上的人物罐,眸中既有着炽热,又有着愕然:“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明明于十五年前被国外的人给拍卖得到,为何会出现在我这里?”

霍三建同样不解的看着君忘尘,眼神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于‘鬼谷下山’为何存在于周家主这里,我并不是很清楚,我先前看见这个人物罐的时候,只觉得从它这里感受到了一股极其沧桑的魂气,显然是存在了千余年。”君忘尘盯着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徐徐解释道。

“可这个人物罐的外表却显得颇为普通,如此一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它的外表是假的,是有人故意在原物的表层上做了文章,目的恐怕也就是不想让这个真正的人物罐流落在他人手里。”

他这话,说的很委婉,但是个明白人都能听得出来,是有人将真正的人物罐隐藏了起来,国外那个是假的。

周防尊深吸了一口气,感叹道:“今天真是充满惊奇的一天,没想到一场鉴宝比试,竟然让君小友真正鉴出了一块宝,当真是可喜可贺。”

国家这些年一直在寻找遗失的文明古物,倘若让国人知晓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真品还存在于国内,恐怕不知道有多么喜悦。

毕竟,文明古物对于振兴中华陶瓷文化,向世界展示和宣扬中华五千年璀璨的陶瓷文明,和研究古代陶瓷工艺具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不愧是能感知魂气的鉴赏师,君小友,你这一番实力,霍某当真是服了。”霍三建忍不住摇了摇头,已经无法用合适的言语来形容君忘尘。

霍飞星脸上一阵难看,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的出现,已经宣布了君忘尘在这一场鉴宝比试的胜利。

表面上看,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的价值是2.4亿,但对于一个国家的陶瓷文化而言,它的价值是不可估计的。

周柔儿盯着君忘尘,美眸中色彩涌动,满是好奇:“君先生,你先前说是凭借对魂气的感知才将这个稀世珍宝给鉴出来的,请问魂气究竟是什么,该怎么感知?”

这个问题落下,霍三建也是连忙看向君忘尘,似乎想从他这里知晓一些魂气感知的方法。

“世界万物都有魂,所谓魂气,指的是一个物品灵魂的气息,想要感知魂气很难,一来需要感知者本身的灵魂要强大,二来需要被感知的物品的灵魂足够浓郁,两者缺一不可。”君忘尘沉吟片刻,解释道。

“就比如说这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它存在了千余年,魂气其实已经很浓郁了,但凡一个能感知魂气的人,都能在房间内感知到它的存在,而若是换一个存在年份不久的物品,它的魂气就很薄弱,甚至根本难以感知得到。”

这番话落下,周柔儿算是明白了不少。

通俗的说,灵魂力不强的人,是无法感知到魂气的。

霍三建也是暗叹一声,看样子,他这一辈子都难以触及到魂气领域了。

君忘尘似乎想起了什么,目光越过霍飞星,落于展示台上的鼻烟壶。

“对了,刚刚我感知魂气的时候,曾在霍先生挑选的古月轩鼻烟壶上感知了一番,但可惜的是,我并未从这个古月轩鼻烟壶上感知到存在年份很久的魂气,也就是说,这个古月轩鼻烟壶……其实是假的!”

“什么?”周防尊一听,不由得失声惊呼。

“这古月轩鼻烟壶是我在拍卖会上买到的,怎么可能会是假的?”

君忘尘耸了耸肩,指着古月轩鼻烟壶道:“鼻烟壶以瓷制者最多,从清代康熙朝起,直至清代末期,各代帝王无不制造瓷烟壶,不过仍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制最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