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胡同养娃记 第183节(2 / 2)

加入书签

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打进内部关系了,以后也可以为她所用啊!

王秀云这眼珠子一转,就能想到以后能占什么光了,范晓娟她能想不到?

这个大舅妈,宅基地的事上面没从她手里沾到一点便宜,还白帮她把屋子给推了,这会儿又要想着别的主意了,当她范晓娟是傻的么!

上辈子做了那么久的生意,好歹她也是直到点人情世故的。

做生意也好,请人也好,都是最好别跟熟人打交道,有句话叫“杀熟”,大家彼此之间互相不认识,说起话来才够敞亮,讲什么也不必顾着人情,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彼此之间也不会伤了感情和体面。

至于大舅妈,想把她的懒妹妹塞给她,还想从她这里拿好处,就算了吧。

碰到这种事儿,拐弯抹角的不如直说。

范晓娟笑眯眯的说:“大舅妈,我听说秀芹婶子身体不好,这才一直在家休息的,她给我干活,干得好就不说了,这要是磕着碰着,让我给她养老,我可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毕竟是在我家里干活,往后要赖我头上算工伤,我怎么办?”

“这个,这个……”

“是吧,我请人可是来干活的。”彼此都是亲戚,范晓娟又不是不了解大舅妈的这个妹妹,能懒出一朵花样出来,动不动还腰酸背痛的。

王秀芹当时内退报的可是工伤!

这下可把话都卡在王秀云喉咙里头了,这回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范姥姥笑眯眯的看着外孙女,在心里点了点头,真是长大了,也长进了。

真不愧是她带大的孩砸!

第134章

越是到了过年,事情越是多了起来。

别人都是过年放假,偏零售行业到年底是高峰期,专卖店不但不能停,还要做备货备料的准备。

可单位出了这么大的事,谁的心都不能安定下来。

大家怨声载道的,还好这把火没烧到范晓娟身上,但是办公室的赵娇娇整天惶惶不安,每天都有人问她到底要如何处理。

因为案子闹的大,纪委可能要来查账,连年终奖都暂停发放,这个简直是打断了范晓娟的计划。

村里的房子刚盖了个壳子出来,快餐店那边投入那么多还没有产出,现在只能靠着张烨店里的分红,不过到了过年,出来吃快餐的人也会少,张烨店里也要放半个月的假期。

杨珍家里的萝卜来了个大丰收,产了足足三千斤。

偏今年又是个小年,市场上的萝卜价格还不便宜,张烨用两毛钱一斤都收走了。

杨珍还很高兴的告诉大家,白菜也有两千斤呢,今年可是卖了个好价钱,这些都是她跟小意两个人一起种的,光卖菜今年都卖了七八百!

大家都挺替她高兴。

种菜可不容易,一亩地的菜,孩子大人齐上阵,都是下班放学的间隙去搞的,这钱挣得辛苦,可杨珍不这样想,她还年轻,趁着年轻多赚点钱,也好盖房子,以后当个二房东收房租呀。

萝卜得趁着新鲜做成萝卜干,要找个不下雪又有太阳的天气,洗萝卜,切条晒萝卜干。

京市的气候不像是南方,天气干燥,做好了的萝卜干足足都有几百斤。

现在天气冷,萝卜干也不容易坏,一部分拿出来做成凉拌萝卜干,一部分就放在外面,来年还要做快餐,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准备的萝卜干要比以前多很多。

收完菜钱,杨珍准备把这些钱都存好。

她多嘴问了范晓娟一句:“小老板娘,你说一年期的定期存款三个点的利息,两年期四个点,八年期就有七个点,我要不要存到八年啊,七个点,一千块钱一年得有七十块钱的利息呢。”

杨珍节省,半年来卖菜、卖凉皮、加上工资,前所未有的存到了三千块钱。

人生中第一次拥有这么多钱,杨珍都慌了。

换以前压根就不敢想,三千块钱她跟男人一年都挣不到。

可是今年她做到了。

一听到八年期,范晓娟就头皮发麻。

要是杨珍是个陌生人,她不会拉着人家说钱贬值快,可千万别存太长时间的定存,可杨珍的事情她不能不管,是她亲手把杨珍从火坑里面拉出来的,她得顺手再拉她一把。

等杨珍这八年期到期,利息虽说也拿了,可钱也贬值了好几倍。

她问:“谁跟你说存八年期的,你存了没?”

杨珍倏地一怔,目光闪烁了一下:“没,就村里人跟我说的,我想着暂时也存不起重新盖房子的钱,所以就想存久一点。”

村里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城里干活,就连婆婆都知道了,没一个安生的,婆婆又提出要抚养费,这次她一分钱都没给。

她找范晓娟,也只是想找个人认可她。

范晓娟看了看她的眼睛,摇摇头:“你自己心里已经有想法了,又何必问我呢,你自己觉得行就行,可我觉得八年时间太久了,等八年过后,你的钱还是钱吗?八年前咱们什么收入,再看看现在什么收入?”

杨珍想起那人的话,迟疑了一下:“可是工资也不可能一直涨吧。”

换十年前,月工资四五十块钱也很正常,谁能想到现在人均两三百,企业的单位年年都涨,物价倒是稳定的很,其实她也怕钱放着没用。

但是七个点的利息啊,实在是太诱人了,仅此于盖房子当股东那么诱人。

而且她觉着农村人么,本身就没什么保障,她更愿意把钱一分一厘都存起来,能够有这么高的利息也好,等她攒多点,每年光利息都好几百。

范晓娟笑笑:“我也就是这么一提,你想想八年,八年后香港都回归了,咱们手里头这钱就是算上复利,而已只能翻一倍,可是我觉得物价和收入不止翻一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